本篇文章1099字,读完约3分钟

初夏的傍晚,夕阳暖暖,烟波滚滚,卫星镇的沿河村一片宁静。村里三塘阁红木家具厂的扶贫车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透过大门,可以看到35名工人正忙着加工红木家具,有的在精雕细琢,有的在抛光打蜡。

维新镇沿河村:扶贫车间里的“两栖农民”

檀香阁红木家具厂负责人闫长升,38岁,延河村人。20世纪90年代,初中毕业后,他去了广东工作,在广东的一家家具厂学习木工。三年后,他跟随家具厂主做了十多年的管理工作。一瞬间,孩子上了初中。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闫长升决定在家乡创业,并成立了一家红木家具厂。

维新镇沿河村:扶贫车间里的“两栖农民”

2017年8月,闫长升回到家乡过春节。得知他打算创业后,村支部的两个委员会支持他把自己的家园改成工厂。“我在广州家具厂当学徒,从事雕刻、抛光和绘画,我熟悉每一道工序,认识很多客户。我有我自己的条件独自去。”闫长升说,在得到镇上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后,闫长升在2017年底向亲戚朋友借钱,组织并注册了檀香山红木家具厂。他把自己的房子装修成车间,用房子前面的院子,租了亲戚的房子,把它改成了家具厂。经计算,这个车间有2000多平方米。

维新镇沿河村:扶贫车间里的“两栖农民”

丹香阁家具厂正式投产,解决了附近约10人的就业问题。2019年,闫长升被确定为沿河村的致富带头人;2020年,三塘阁家具厂被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扶贫车间。目前,该车间有10名工人,其中3户为建卡贫困户。

维新镇沿河村:扶贫车间里的“两栖农民”

经过三年的发展,丹香阁家具厂的产品已经销往全国各地,2019年的总销售额为500万元。现在,红木家具产品在每个省会城市都有销售点,尤其是在重庆和北京。“长期做生意后,许多客户自然会成为朋友。现在,我不用出去做生意了。他们大多数人在网上互相交流。另一方先付款,然后交货,其中许多是预付款。这降低了市场风险。”闫长升说。

维新镇沿河村:扶贫车间里的“两栖农民”

在扶贫车间旁边的厨房里,唐,一个建了卡的贫困户,正在给工人们做午饭。“在家务农之前,我一年到头都挣不了多少钱。现在,你可以在家门口每月赚1800元。党和政府的政策对我们帮助很大。”唐对说道。

维新镇沿河村:扶贫车间里的“两栖农民”

威信镇沿河村檀祥阁家具厂扶贫车间的发展是我区扶贫车间的缩影。2020年,我区将把扶贫工作作为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的重要途径,鼓励扶贫工作规范化建设。借助政策东风,我区将企业与贫困村“联姻”,积极吸引新的商业实体开展经营活动,吸引贫困人口和群众就业,鼓励农民工回乡兴办扶贫作坊,或以“三改”改革为核心,按照“工业基地+扶贫作坊+农民”的模式,把工业基地改造成扶贫作坊,以产业引导资金入股,优先吸引贫困劳动者参与社会参与和工作发展。

维新镇沿河村:扶贫车间里的“两栖农民”

“目前,铜梁市已建立了7个扶贫车间,不仅解决了农村人的劳动和农事,而且使过去在农村打转、看表的留守村民也变成了农民。两栖农民。”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维新镇沿河村:扶贫车间里的“两栖农民”

(记者若·若翰)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维新镇沿河村:扶贫车间里的“两栖农民”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1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