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1字,读完约3分钟
说到农场,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它们闻起来很难闻,污水会流过。然而,记者几天前在青龙镇沅江水产养殖场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养殖区内,空空气清新,碧水青山,林天水道纵横交错,活鱼在清澈的水中悠闲地游动...
元江水产养殖场的良好环境得益于标准化养殖和循环农业的实施。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循环种植和养殖技术在我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同的绿色生态循环种植和养殖模式。元江水产养殖场采用了这些技术。
据介绍,沅江水产养殖场通过建设池塘工程养殖体系,实施池塘稻-渔生态循环模式,塘底污水系统进行水体交换,收集的鱼粪等沉积物进行沼气利用,发展了绿色循环渔业,基本实现了生态与生产兼顾,环境保护与渔业发展有机结合的目标。60亩水面年产商品鱼40多吨,鱼种2吨,稻谷1.3吨,年收入达80万元。
“循环农业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效率,而且保护生态环境。”农场的负责人李元江充满了喜悦。
水稻与渔业的生态循环模型。数据映射)
沅江水产养殖场只是铜梁发展循环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区坚持“生态绿色发展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严格执行“三区”管理规定,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改造完善粪便收集、处理和利用等粪便处理成套设施。同时,严禁肥水养鱼,推广米鱼、米蟹、米虾、河流生态养鱼等绿色循环模式。
今年1月,卫龙镇龙湾村杨佩文化合作社投入使用了12个浮动式微循环水培池。“养殖池中的饲料残渣鱼粪被回收利用,成为优质有机肥,用于果蔬生产,实现农业循环利用,有效维护养殖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该合作社的负责人甘说,预计5年内将建成28个自来水罐和配套设施。下一步,实施具有稳粮、促渔、提质、增效、生态、环保功能的稻鱼一体化种植养殖模式。
据区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水产站主任曾仁福介绍,目前,全区已推广池塘“80:20”技术,池塘“一改五”技术面积达1万多亩,池塘养鱼和蔬菜(水稻、浮萍、水葫芦等)。)技术面积3000多亩,建成12个池塘工程循环养殖基地,建成59个养殖槽,面积6500平方米。整个区域的109个水库都是生态养殖的,也就是说,只投放鱼类,但不投放饲料、肥料或渔业药物。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还有15个健康水产养殖示范农场,占地2640亩。
“我们还加强了水产养殖污染的防治,对水库、山塘和疑似水质超标的养殖场进行了水质达标治理,取缔了22户724亩鱼鸭混合养殖模式,收回了61个水库承包权,收回了山塘。共有4782个承包权,1581个家庭签署了水质达标整治协议。”曾仁福说,与此同时,他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去水产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型水产养殖户检查水产投入品。每年不少于500人接受检查,质量安全得到严格控制,质量安全事故得到严格防范。经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市水产总站和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抽样检验,水产品(苗)合格率为100%。
通过大力推广绿色养殖技术,铜梁水厂养殖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节约了50%以上的水资源、80%以上的渔药和30%以上的用电量。养殖尾水基本达到排放标准,水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下一步,铜梁将进一步依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模式,注重规模、独特性和高品质,在制造生活用水品和扩大水产养殖的同时,锁定“绿色”目标,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为人民提供优质、绿色、生态的水产品,也为人民提供干净的岸和浅浅的鱼的美景。
(记者温琼)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水产养殖:锁定“绿色”目标 建水清岸绿美景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1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