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11字,读完约5分钟
铜梁区作为一个大型畜禽养殖区,为解决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进畜禽养殖的循环转化,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逐步实现种养结合和循环利用。
近日,记者走进西河镇建设村九社的一片玉米地。村民杜牧拧开管道阀门,沼液不断流出,为农作物输送营养。
大庙镇马爽农场沼气处理设施。(记者陈刚摄)
“干粪埋在玉米田里,平时打开沼液的龙头就可以把庄稼浇透。化肥用量减少,作物仍长势良好。”杜木辉家有半亩地使用有机肥。
原来,在这茂盛的玉米苗下,潜伏着许多管道。这些管道的来源是一个年产200头的养猪场。
记者在村民的带领下去了养猪场。与又脏又臭的养猪场不同,大猪舍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几乎闻不到臭味。猪圈旁边是一栋两层小楼,是主人欧华阳的家。他还在大坝旁边种了花和植物,中国的玫瑰和水仙花正在盛开。
养猪场环境的改善得益于我区去年开始的畜禽养殖循环转型。全区已有893个农场进行了改造,瓯阳养猪场就是其中之一。
在政策的帮助下,瓯阳新建了污水混合池、沼液池、干粪堆积房、高位池和田间管道,购置了干湿分离器,建成了完整的粪便处理系统。
每天早上,系统将按时运行,来自围墙的污水将通过管道排入污水收集和混合池。固液分离后,固体转化为有机肥,液体在沼液池中浓缩进行厌氧发酵,然后排放到贮液池中杀死其中的有害有毒物质,然后泵入高位池,再通过管道引至田间,供给附近500亩柠檬基地和周围村民的农作物。
“过去,养猪场很臭,周围的居民都有怨气。现在干粪被分开了,就被他们“抢”走了,大家的关系都缓和了。”53岁的欧华阳已经养猪10多年了。他曾经吃过猪的“苦”,现在他终于对扩大发展规模感到自豪和自信。
利用这股东风,西河镇今年有35个规模化养殖场开始回收改造,目前已建成20个养殖场。
西河镇龙陵村一社邓其毛农场的回收改造即将完成。根据养殖污染控制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他可以养殖大约160头猪,只要改造完成,猪就可以在空.农场的猪圈里饲养
“整个改造费用超过11万元,财政补贴超过5万元。我自己筹集了一半。”邓启茂说,改造后,粪便得到了处理,不再影响环境。它也可以被用作种植农作物的有机肥料,这使得农业更加大胆。
西河镇只是我们地区畜禽养殖场循环改造的一个缩影。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铜梁区坚持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坚持“种养结合、按种植面积确定养殖数量规模、按作物类型确定养殖品种”的原则,以养殖业的循环利用为发展方向,推进全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努力构建养殖业循环发展新格局。
目前,全区共有1254个农场,其中124个不具备污染控制条件或位于禁入区的农场被关闭或转让,1130个农场被回收,其中893个是去年完成的,237个将于今年完成,预计6月底完成。到2020年底,全区所有农场将达到绿色生态标准。
除了对现有养殖场进行资源化利用外,我区还严格控制新建水产养殖企业的环境保护,坚持粪便资源化利用,推广“畜禽沼气果、畜禽沼气菜”等种养结合模式,实现本地粪便的综合循环利用。
土桥镇去年年底建成投产的“兔管家”农场位于适宜养殖的高桥村,占地约400亩,其中肉兔养殖和防疫绿化带150亩,果蔬种植200亩。
这个年产100万只肉兔的农场环境优美。制服兔屋前有一大片草坪,四周是一排排树冠茂密的大树。农场和环境相辅相成。
养殖场设有自动饲养系统、自动消毒防疫系统和全封闭环境控制系统,可自动检测舍内温度、湿度和氨气浓度,为肉兔养殖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该养殖场具有高效的粪便处理能力,拥有1000立方米的沼气发酵池、550立方米的尿液收集池、约1300米的雨污分流沟、1125立方米的沼液储存和收集池、700平方米的干粪收集场和3000米的沼液回流管网。肉兔产生的粪便经过36套自动传送带清粪系统,经干湿分离和雨污分流后,尿液进入沼气池发酵后返回田间。将兔粪集中处理生产有机肥,可用于种植果蔬,实现规模化养兔的零污染、零排放。
"这样,果蔬种植区和养殖区就形成了一个中央循环."该农场负责人江口涣表示,他们还计划在2019年底前建设一个年处理能力超过2万吨畜禽粪便的有机肥集中处理中心。该中心设施设备投入使用后,可有效解决规模化养殖的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问题,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为铜梁和重庆探索肉兔产业发展的“园区模式”提供了一种模式。
“循环利用改造不仅把臭猪粪变成了宝,还有效地控制了困扰我们多年的污染问题。”区畜牧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推进生态养殖,推进畜牧业升级改造,使绿色发展“强”生态环境“美”。
(记者温琼)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绿色发展“壮”起来 生态环境“美”起来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2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