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1字,读完约3分钟
“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仍然使用井水,后来我们在镇上使用深井水,但这很不方便。现在,拧水龙头就可以喝干净的自来水了。”几天前,来自白洋镇军马村的村民陈善光(音译)告诉记者他们家庭用水的“三部曲”。
从“不方便用水”到“方便用水”,从“有水喝”到“喝好水”,陈善光不仅反映了自己的用水经验,也揭示了铜梁市饮水工程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
安珠提水工程二期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小区已经逐渐弥补了供水的不足。“方便用水”和“饮用好水”的供水模式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区水务局老职工刘尚斌向记者介绍了铜梁供水的发展变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多年来,城市缺水一直是铜梁市民心中的痛。从八川河和西郭水库取水,实施应急提水工程,修复宣化天湖中型水库...多年来,铜梁人一直在努力寻找水的用途,但他们从未解决根本问题。
“特别是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的不断集聚,现有的供水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居民和行业的基本用水需求,城市用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刘尚斌说道。
做饭和洗澡高峰时段的间歇供水,以及地势高、楼层高的地方的频繁供水...这种现象是那一年的常态。当时,间歇供水占城市面积的38%。
刘尚斌说,如何“解渴”成了当年铜梁人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反复论证,我区启动了10万吨提水工程(一期)。2014年10月6日,安珠10万吨提水管桥最后一节拱管成功吊装,直跨165米的管桥像长虹一样穿越琼江。至此,历时13个月的住房和提水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随后,根据水质情况,我区二期住宅供水工程陆续开工,供水短板逐渐被填满。目前,我区自来水供水工程已能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的需求。”
和刘尚斌一样,杨旭东也是铜梁的老水人。他对铜梁供水的发展变化也深有感触。“安居工程二期工程是我区城乡联网供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居民的主要水源。”杨旭东表示,近期在二期工程中实施的5万吨提水工程,有效解决了市区25万人的用水问题,大大提高了我区的供水保障能力,解决了夏季高温期间供水紧张的问题。
杨旭东表示,近期将完成并投入使用的长期项目与住房提水项目的第二阶段相匹配。该项目将安装一条长约23公里的输水管道,并新建一座日供水量为5万吨的水厂。项目建成后,可辐射普鲁、土桥、太平等地区,解决约44万人的用水问题,进一步加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打破了铜梁区城乡居民用水的差异。“直到10年前,当自来水来自农村的时候,它使用自己的井水。”陈善光回忆说,六七年前,他们的家安装了由镇上供应的自来水。
像陈善光一样,在20世纪80年代初,地区和乡镇政府所在的城镇主要使用水库作为水源,并修建小型水厂向群众供水,而大多数农民使用井水。为了让所有的居民都能使用清洁的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区不断完善供水网络,铺设各种供水管道。同时,通过打深井和连接山泉,到2015年,我们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将实现集中供水,实现全区集中供水的目标。
“‘一滴水’是铜梁4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写照,是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就的缩影。”采访结束时,刘尚斌情绪激动地告诉记者。
(记者冉若翰陈刚)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一滴水”折射铜梁40年巨变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