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49字,读完约6分钟
一个四口之家,三个病人,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你怎么能这样生活?7月24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铜梁区吕凤镇白巷村的罗遭遇了这样的不幸。59岁的她,用她柔弱的肩膀支撑了一位父母36年,被当地人誉为“铜梁好人”。
一个四口三口的家庭生病了,她成了这个家庭的“支柱”
7月24日,烈日当空。
铜梁区吕峰镇白巷村六社村民余德金站在地埂上,赤手空拳地推着木耙,翻着刚刚从地上掰下来的玉米。他的妻子罗和他的儿子儿媳一起翻了太阳。
除了政府补贴外,罗还种了3亩玉米地来补贴家用。
灿烂的阳光照耀在罗的脸上。她讨厌天气,但她希望太阳更大。她讨厌温度太高而无法忍受;她希望太阳会更亮,玉米会尽快晒干并出售。
罗是的四口之家,她的丈夫病了,不能做重活。当他的儿子19岁时,他出了一场车祸,导致颅内出血,他的一半身体瘫痪,他的儿媳精神残疾。
罗没有想到她会成为这个家庭的“支柱”。生活在这个家庭里,她别无选择,只能承担沉重的负担。
这是什么样的家庭?
一张棕色方桌已经上漆,显示出木材的原色。三条长板凳整齐地放在桌子旁边,耙子、草帽和锄头放在地面的另一边。这是罗田家的装修。墙上,有一幅老人的画像,那是罗的妻子,已经去世一年了。
"这么热的天,从重庆远道而来,吃点西瓜吧."记者在罗田成了荣家的“不速之客”。她拿出一盘西瓜,热情地迎接了记者。在白巷村党支部书记曲的陪同下。
"这个家庭很不幸,多亏了罗的支持."屈的话带出家庭的艰辛。
她是一个好儿媳妇,36年来一直照顾她母亲
1980年,21岁的罗嫁给了余德金。于德金的母亲结婚时是个盲人,两年后卧床不起。为了家庭,余德金不得不出去打零工,而罗成了一个好媳妇,一边做家务一边照顾老母亲。从那时起,罗开始习惯早起照顾黑人,直到她年迈的母亲于2017年8月去世,持续了36年。
除了每天有计划的农活外,罗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对老母亲的衣食住行。每天6: 00、12: 00和18: 00吃三顿饭,下午1: 00准时午休,晚上10: 00洗脚。罗田每天都跟着老母亲的生物钟,按时“打卡”。
“我通常10点才上床睡觉,她不睡觉我就睡不着。”对于这份“工作”,罗的辛勤工作赢得了老母亲的赞誉。
白巷村党支部书记曲对记者说,的婆婆经常感叹:“没有一个好媳妇,我就活不到今天。””从来不哭,罗又累。对她来说,要坚持这么久可不容易。”村民刘天碧也很欣赏它。
听着邻居罗对的夸奖,余德金坐在那里,低着头,指尖不停地搓着玉米粒,颤抖的嘴角似乎有一句“谢谢”。
她是一位保护残疾儿子和儿媳的好母亲
一方面,它是一个卧床不起的老母亲,另一方面,它是一个新生的儿子。“最初几年,日子特别苦,我等不及要被一个人利用。”幸运的是,罗没有放弃,终于把儿子拉成人。但是坏运气总是没有留下思考的空间。2001年,一场车祸导致他19岁的儿子颅内出血,导致脑神经受伤。手术后,我儿子的生命得救了,但他的四分之一的头部凹陷,导致他的半个身体瘫痪和面瘫,基本上失去了工作能力。这个儿媳妇很难赢得,她有精神障碍,需要不断的照顾。"如果你离开某人半步远,就会发生事故。"。
现实再一次将罗推入了人生的深渊,但坚强是她为自己搭建的“梯子”。
“我跑到医院,看见我儿子的整个头都裹在白纱里。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块巨石一直在下沉。”回忆起儿子出事的那一天,一向笑容满面的罗脸红了。“我不能在床上一遍又一遍地睡觉。我想哭,但我知道哭是没有用的。”他妻子的健康越来越差,罗要求他“不能哭,要面对一切艰难困苦。”
由于儿子罗不能出去工作,让他在家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当他和妻子去地里干农活时,他带着儿媳一起去帮忙,以免儿媳和邻居吵架。"她的儿媳妇个性很强,经常和人吵架。"邻居刘天碧告诉记者,“但罗田很随和。我在这里已经几十年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红'脸说话。”
从来没有“红”过的罗,在真理面前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她是个好妻子,她的妻子病得很重。她独自工作养家
我的儿子不能工作,我的妻子患有肺气肿,不能做繁重的工作,所以生活的重担落在这个女人的肩上。“我自己种了3亩玉米地,今年应该能卖1000多元。”罗田允许一名记者和他的团队“参观”她的玉米田。成排的玉米秸秆排列整齐,饱满的玉米已经裂开,旁边的水稻即将“弯下腰”入水。看着这“希望的田野”,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插秧、宰杀、收割、晾晒、买卖,“我从来不求助,我自己能行。”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罗是参与这项工作的主要力量。聊了一会儿后,罗掰下几个鸡眼,放在篮子里。她的儿子和儿媳一起帮忙提篮子,幸福的重量把她矮小的身材压得更低了。
此外,罗的“家当”还包括两只猪、一群鸡和一群鸭。猪自己吃,猪卖。用勤劳的双手,一个四口之家几乎无法谋生。透过卧室,阳光照射在大坝上,地上的玉米更加金黄。这些金色的笑脸是对罗最大的安慰。
爱心帮助:59岁的罗无法放开对孩子的帮助,政策解决了“后顾之忧”
罗今年59岁,当地政府也看到了她的实际困难。
"政府提供的专项补贴解决了燃眉之急,现在是每年6000元!"罗告诉记者,他的儿子每月仍有26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勉强过得去。然而,她也有自己的担忧,因为她太老了,不能放开她的儿子和儿媳。
对此,白巷村党支部书记齐表示,邻居们会继续帮助照顾他们。镇上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有一个政府,你可以放心,我们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为你的家庭,解决你的担忧。”
听到罗这番安慰的话语,眉头“锁”地一下就得以解开,卷起袖子继续剥玉米。(记者陈通讯员李莉)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铜梁婆婆罗天容36年照顾重病家人扛起“幸福重量”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