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82字,读完约10分钟
家庭规则和说明展厅。
工作人员对家训和家规进行了木刻拓片。
门窗饰板展品。
家庭规则和指示的文字板。
大源乡博物馆收藏的巴蜀古建筑遗址。
本期图片由记者魏中原拍摄
一个藏在农村的博物馆可以修复数百座古宅和庭院,其中5000多件家训令人惊叹。
一些专家认为,这些家规不仅有世代相传的不变基因,而且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这在目前仍有积极意义。
清华大学教授、成都宽窄巷子设计主持人刘伯英(音译)表示:“这可以为当地人树立一个认识当地文化的榜样。”
这是什么样的博物馆?在里面收集的宝藏中有什么秘密值得探索?3月21日,《重庆日报》记者发现了这座传说中的民俗博物馆——重庆大源巷博物馆。
收藏丰富。这个废弃的碗厂有10万件珍贵的器皿,这些器皿精美而有价值,在西南地区很少见
从璧山市向南行驶20多公里,穿过蜿蜒的乡镇公路,你可以看到远处几栋古老的暗红色砖房。近看,“重庆大源巷博物馆”映入眼帘。
这是一个简单而低调的民间博物馆。被村民的菜地包围着,两只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被放在灰白色瓷砖覆盖的墙下,这隐约地衬托出这些红砖房的非凡财富。
"实际上,这是一个废弃的旧工厂."负责该博物馆日常管理的周凤奇看出了记者的疑虑。他解释说,它曾经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碗厂,名叫天府碗厂,建于清朝咸丰年间(1854年),它的“田字碗”曾风行一时,并出口到其他地方。
在接下来的160年里,天府碗厂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直到它停产和转让,后来被誉为“中国现代农村工业的典型地点。”
2013年4月,天府碗厂保护性改造后,大源巷博物馆应运而生。
走进博物馆大门,第一个展厅是“门窗牌匾厅”。推开深红色的雕花木门,眼前的景象不禁让记者深呼吸——
展厅高9米,宽20多米,长100多米。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明清时期的木门、木窗和匾额。巨大的规模和数量震惊了新来者。
“这数以千计的木刻建筑品来自重庆和四川,造型各异,雕刻精美,充分展现了巴蜀先民的生活品质、高雅品味和高超审美。”周凤奇充满自豪。
明代一尺见方的木窗上,雕刻着四五个衣冠楚楚的人物,姿势各异,衣服飘动,头发隐约可见。一对门神站在墙边,高约3.59米,宽约1.56米。虽然他们已经受洗多年,但在那些日子里,他们仍然依稀可见。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对门神并不简单,而且门上还涂有一层矿物原料,这在中国古代是极为罕见的。专业人士通过技术手段对门上的矿物颜料涂层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再现工匠们的工艺流程,还可以丰富古代重庆的贸易史和艺术史。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称以门神门为代表的木雕收藏为“木上敦煌”。
"这些只是博物馆收藏的一小部分。"据周凤奇介绍,该博物馆有7个展厅,收藏了10多万件木雕、石雕、民俗等藏品,可谓是隐藏在农村的巴渝文化“基因库”。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常陆对大源巷博物馆的评价是:“它的藏品丰富,工艺精湛,价值极高,不仅在西南地区罕见,而且在全国也是一流的。”
这套5000件家庭训练和家庭规则的合集里有故事展示了巴渝人的乐观性格,他们简单、豁达、珍惜生命
在这个博物馆里,还有一个藏宝物的展览区,那就是家规和家训展厅。它不是大源乡最大的,但5000多块各种家训和家规的木刻板都是精品。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家训字牌保存完好。虽然它们留下了斑驳的岁月痕迹,但它们雕刻精美,色彩稳定,文字清晰,特别高贵。单词板上有一些单词,一些句子是相反的;有些是从著名的经典中摘录的,有些是从家庭信息中摘录的。
文字板上的内容也很容易理解。例如,“一粥一饭难想”,“儿孙一定不读经”,“万事有三分,天空地广”,“人要造福儿孙,不为儿孙”,等等。;还有文才飞扬,比如“家可以孝敬国家,忠于天下,何必羞于天地,还有兰亭、桂林和幽香,更羡慕春秋”,其中有一种特殊的读书趣味。
所谓家规家训,主要是指长辈对后代、父母对家庭、户主对族人的训诫和教导,一般与家庭管理、生活方式、子女教育有关。据史料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在周文王去世前,就有一份家庭培训文件《报训》,向武王传授治国之道,以及德治与中立之道。
"有些家庭训练板看起来很普通,仔细思考过,但回味无穷."大源巷博物馆馆长刘健饶有兴趣地谈到了这个展厅。10年前,他在四川一个废弃的家庭祠堂里发现了一块石头,上面从左到右刻着“良心”这个词,下面有一条小线:良心是天生的,但我希望子孙能活一段时间。如今,许多好事都是由于平日里的一颗小小的心。
刘健说:“良心这个词在今天也有特殊的教育意义。任何做事情的人都是在谈论良心,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谈论良心。”
谈到这些写字板,刘健还津津有味地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发现——一些家庭教学写字板上的一些单词实际上是“错误的”。
例如,“忍耐”这个词。记者在一个家庭座右铭板上看到了“忍耐”这个词,并在“刀锋”的右边加上了“sa”。
“起初,我认为这是一个错字,我感到困惑。写家训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所以我怎么会犯错误呢?后来,我突然意识到古人故意加上“尴尬”来警告后代,一个人必须忍受更多的人无法忍受,然后他才能摆脱困境,赢得新的生活。”刘健说道。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刘健举了“亏”这个词作为例子。许多家训牌或匾额上的“文魁”、“五魁”等“魁”字都没有“义”。“我知道古人故意这么做是为了提醒人们,他们‘有点坏’,应该谦虚行事。”
刘健说:“我自己的解释不一定准确。不过,从这些家规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祖先留下的人生哲学,以及他们那种淳朴、豁达、珍惜生命的乐观性格。”
收集并保护好“建筑垃圾”,然后回家。“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的根。”
“起初,我只是觉得这些建筑物件很漂亮,可惜白白扔掉了。”谈到自己的收藏经历,刘健的话就更开放了。
刘健,56岁,早年在璧山供销合作社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他辞职下海,并很快成为一名著名的私营企业家。
1998年的一天,刘健和一些朋友去四川阆中的一个村庄,在旧舞台上偶然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木刻装饰。他立即支付了木刻的费用。
从那以后,在周末,刘建开了自己的桑塔纳,到处收集旧建筑物件。他一听说哪里有“好东西”,就立即赶到现场去看一看。
他迷恋于在别人的眼里捡起“建筑垃圾”,并在自己的家里和商业网点小心地堆放和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数在增加,而被占用的空房间也在增加。刘健最多是利用黄金地段的所有店铺来收藏这些旧物。
一天,刘建的清洁工突然提出辞职。刘健开始不太清楚,后来从邻居那里得知清洁工曾经向邻居抱怨:“这个家庭太穷了,他们甚至没有一件新家具。我担心他们付不起这笔钱。”
甚至一些朋友嘲笑他,到处捡“火柴”。
“当时,我发现人们对保护古代民居的意识几乎为零。这更刺激了我,我必须保留这些祖先留下的东西。”刘健说道。
现在,为了专心守护这些宝物,刘健已经完全放弃了他的生意。他说:“这里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巴蜀传统民居的‘血、骨、肉’,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神、神’。作为一个重庆人,我有责任保护他们,保护我们的根。”
不仅如此,大女儿刘威也成了刘健的帮手。2015年,刘威从美国留学归来,她回到中国成立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旨在将大源巷博物馆变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交流基地,让更多的青少年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古代和现代古物应该走出封闭的状态,让旧物品以更广泛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你看,这是我自己做的拓片。我会把它们带回家,在我生日那天送给我的同学。”今年2月24日,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群中学生兴致勃勃地制作木刻拓片。
一位姓罗的学生动情地说:“过去,我总觉得巴渝大地生活艰苦,缺乏艺术。然而,面对这些古老的物品,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先内心极其丰富。作为一个地道的重庆人,我感到特别自豪和自豪。”
专程来此参观的市民李依丽也多次感叹大源巷博物馆是“重庆祖籍”博物馆。
清华大学教授、成都宽窄巷子设计主持人刘伯英认为,大源巷的收藏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建筑文化和民俗文化,应该置身于城市的血液和景观的感受之中。它不仅是巴渝文明的人格标志,也是重庆人文的情感家园。它也是重庆三千年文明延续的根源,应该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利用。
“事实上,我们也在尝试为该系列注入一些现代气息。”刘威说,基于古代和现代的结合,刘威的想法是创造一个体验性的文化之旅。她的团队设计了数十种文化和创意产品——用古老的方法搭配泥板的门神泥板绘画套件、带有卡通吞咽图像的小碗食品用具、书签...
“我的父亲告诉我,‘这个收藏在收藏中诞生,在西藏死去,在释放中生活’。换句话说,文物应该走出封闭状态,接受公众的观赏;古建筑应与文化旅游相结合,让游客更深刻地了解文化的魅力。”刘威对未来充满信心。
在刘威看来,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从娃娃开始”。“让孩子们通过‘游戏’来感知传统文化,了解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慢慢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这才是我真正想做的。”
事实上,做出这种努力的不仅仅是刘健的父女。根据重庆市文物局2018年的统计,重庆有21家官方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其中包括大源巷博物馆,这也成为了旧城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笔记》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本教科书
“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上,都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索和吸收的价值。”重庆市地方志研究会会长周勇说:回顾历史,家庭伦理和家训不仅有世代相传的不变基因,而且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它们在文化传承、社会建设和民族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和家书文化,教育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家庭作风。”
建立政治道德,必须理解大道德,遵守公共道德,严格私人道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家庭作风是道德的第一课,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材。家训继承家风,家风塑造品德。有了正确的美德,私人道德、社会道德和伟大的道德才能有基础,政治道德才能真正站起来。
因此,我们可以创造性地改造传统家训,创新性地发展传统家训,提炼传统家训对于当今家庭教育和家庭美德建设的时代价值。此外,还可以系统梳理传统家训中教化和家风熏陶的经验教训,为当代家风的培育提供理论支持,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五千块家训家规字板传承巴渝家风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9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