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9字,读完约5分钟
2月12日,荣昌区举办了春节后第一次大型海归招聘会,110家企业吸纳了8000个就业岗位。前来求职的海归也挤满了人,场面十分火爆。
然而,《重庆日报》记者在招聘会上采访时发现,留在家乡就业仍存在突出的“困难”:一是“40”、“50”人员就业困难;其次,很难留住年轻人。
作为返乡就业的主力军,“40”和“50”人群面临就业困难
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求职的返乡农民工中,约90%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来自荣隆镇的何永碧和他的妻子,一个接一个地辛苦挤到招聘摊位,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挤出去。
“我们的工作太少了!”何永碧告诉记者,她今年44岁,大多数企业的招聘要求都在40岁以下,有的甚至在35岁以下。
由于来工地求职的返乡农民工主要是“40”和“50”工人,大多数就业企业并没有获得多少收益。记者在一家智能模具公司的招聘展位上看到,虽然展位内有三层楼,外有三层楼,但两个小时过去了,报名求职的人不到10人。
“四五十”人员是返乡就业的主力军!”荣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唐敏表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人都处于子女上初中、父母年老体弱的阶段。所有的年轻人和老年人都需要照顾他们,他们强烈要求留在家乡工作。然而,企业更愿意选择手脚更快、健康状况更好的年轻人。
公司想要的年轻人不愿意留下来工作
为什么现场申请工作的年轻人这么少?
荣昌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常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年轻人有不同的就业需求。他们更愿意在繁华的大城市工作,而不是住在小城市,在家乡照顾老人和年轻人的负担也相对较轻;第二,荣昌与沿海地区的工资差距仍然很大。以服装企业和电子企业为例,广东的工资水平大约是荣昌的两倍,年轻人更愿意去广东等沿海地区工作;第三,地方职业中心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工作太辛苦,在当地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离家很远。
这就是那些“招聘并拥有技能”的公司所做的
记者在现场看到,面对“两难”局面,荣昌部分企业进行了“技能招聘”,并取得了良好的招聘效果。
重庆尚上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剑锋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主要从事出口服装加工,该公司于2017年12月投产,到去年已有1500名工人。上个月,公司的C厂区竣工,计划招聘2000名新工人。从今年第一个月的第三天开始,他们仅在五天内就招聘了700多名员工。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公司卷入了一场招聘战。从第一个月的第三天开始,公司每天派出10支招聘队伍到各个乡镇,甚至到四川泸州、内江等周边地区招聘工人。第二,放宽年龄要求,将车削、切削和质量控制等技术工作放宽到50岁以上。第三,工作时间可单独定制,上下班时间可根据员工要求安排,方便员工接送孩子上学。
"荣昌仍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游剑锋说,荣昌只有20万农民工,周边地区大多是劳务输出地区,就业条件远远好于沿海地区。
此外,荣昌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民工工作非常努力,愿意工作。去年,许多员工的月工资达到了8.9万元,几乎与江苏的服装厂持平。主要原因是这些工人愿意当军官。
在这些工人中,“40”和“50”工人占很大比例。他们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一旦他们来了就可以使用。"因此,公司没有必要过分追求年轻."你剑锋说。
由于对荣昌丰富的人力资源持乐观态度,尚上服装已经开始建设D厂,预计将于今年6月投产。该公司计划在两到三年内建立一个万人工厂。
荣昌已经开始解决“两难”
"今年是招聘压力最大的一年!"唐敏表示,过去荣昌每年一般需要约5000名新工人,今年预计将超过1万人。主要原因是荣昌近两年加大了招商力度,新引进和投产了不少企业,其中仅今年1月就有28家新投产的工业企业,18家新开工的工业企业。
出于这个原因,这种“困境”在今年被凸显出来。未来几年,随着大量企业投产,荣昌市每年新增工人将保持在1万人以上。为此,荣昌现在已经开始解决“两难”。
目前,荣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开始建立两个数据库:一是海归信息数据库已经进入。目前,已有30,000多人登记,他们的个人身份信息、从事的工作类型、工资和薪金以及回国就业意向都很清楚。便于企业准确招聘;第二个是企业就业需求数据库,其中涉及雇员人数、所需工作类型、工资和福利等信息。,方便海归准确找工作。
荣昌高新区人才网也于近日上线,实时发布高新区企业各类招聘信息。
唐敏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出台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招收“40”和“50”工人,让更多的海归中年人在家乡找到好工作。此外,我们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产业,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留住更多年轻人在本地工作创业。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把老乡留在老家急需破解“两难”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9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