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36字,读完约5分钟
古南街梁路村农村公路盘旋(数据图片)记者陈幸妤照片
一列火车行驶在云贵铁路的堡子岩桥上(数据图片)。通讯员杨琪照片
蓝天下闽江大桥通讯员陈再华摄
1972年8月1日,綦江大桥竣工通车(资料图片张健/提供)
G75蓝海高速公路丽江段美丽(数据图片)记者陈幸妤照片
"一条河和清澈的水把城市隔开,山坡又陡又堵."
解放前,綦江虽然位于川黔线的主干道上,但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人们靠双腿出行,靠牲畜运输,交通十分不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綦江交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綦江双溪桥-石昊公路的建成通车填补了空白山公路建设的空白;綦江铁路正式与成渝铁路接轨并通车,为对外交通畅通开辟了一条大通道;綦江公路桥的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綦江两岸的大规模出行问题。
“渝黔铁路迎来了它的到来,渝黔高速公路的扩建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四好农村公路”见证着农村的发展……”70年来,綦江不断畅通交通“大动脉”,疏通城市群众需求周围的“毛细血管”,建成内外交通畅通的综合交通枢纽。
现在,我区正站在新的时代和新起点上,抓住西部新的陆海贸易通道、渝黔合作试点示范区、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战略机遇,全力推进交通建设质量升级。
通过数字读取流量
1949年,该县公路和铁路里程为137.2公里。
2019年,全区公路运营里程比解放初期增长39倍,达到5625公里,沥青路面里程达到580公里;这条铁路有232公里的里程和13个火车站。
1949年,全县有12辆机动车,19个乡(镇)通车。
截至2019年5月30日,我区汽车保有量达到214,603辆,在全市38个区县中排名第三,比解放初期增长17,884倍。开通了263条客运专线,所有302个行政村都有公交车,13个街道和城镇都有公交车。
解放初期,主要运输能力是畜力客运。人们基本上通过步行和动物驱动的交通工具旅行。1951年,有50匹骡马加入了动物动力汽车的合资企业。1950年,畜力车客运量为8.1万人次,3.25万人公里,货运量为1.8万吨,7.3万吨公里。
2019年,全区公共铁路和水路交通同步发展。全区共有客车973辆,货车35721辆,客运量1854万人次,周转量82168万人公里,货运量8445万吨,周转量1390.841万吨公里。
交通故事
91岁的邹泽勋:从零开始见证澜沧江的交通
“闽江上的第一条铁路叫做闽江铁路。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钢铁厂迁至重庆大渡口后,为运输焦煤和铁矿石而建。”说起綦江的交通历史,91岁的老人邹泽勋特别激动,因为他曾经在綦江公路养护队工作,亲眼目睹了綦江交通从零开始的重要时刻。
1965年10月,川黔铁路全线通车,綦江铁路成为川黔铁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被称为“渝渝段”。当时,川黔铁路上的车辆大部分是军车,客车很少,所以只有少数人买得起火车。
"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过去都很少见。"邹泽勋说,过去綦江的煤矿运输完全依靠齐河的水运,当时的水运主要是靠人力推拉木船的繁琐方式。直到重庆船务公司“川气船”来到切县试航,在綦江发现了第一艘摩托艇,实现了船舶的拖航,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虽然切河承载了无数船只的历史,但它是阻碍切河两岸人们通行的“天然屏障”。“过去,城里没有桥。城东的人只能靠摆渡在城西买卖东西。”邹泽勋清楚地记得,虽然渡船不错,但受到天气的严重影响,每当水位上升,渡船就会停下来,因此海峡两岸的人们无法相互交流。
1972年8月,全长180米的綦江公路桥竣工通车,使全市人民欢欣鼓舞,城乡交流更加密切,经济社会更加繁荣。
“修建道路和桥梁非常困难。现在闽江的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飞跃,真是令人震惊。”邹泽勋很高兴他能与綦江的交通同行,感受到四通八达的美景。他还相信,未来綦江的交通一定会实现质的飞跃。
55岁的杨光华:与过去相比,他感叹生活是美好的
对交通的印象,55岁的杨光华还记得1985年,那是他大学毕业回到綦江工作的第一年。
杨光华深深地记得,当他从成都坐火车回綦江的时候,票价是8元,旅程要花10多个小时。回到家乡,杨光华进入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周都要去重庆工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周中的这一天对杨光华来说是与时间赛跑。
“为了能在同一天回到綦江,我总是把闹钟定在早上5点,坐最早的公交车,开车三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我就开始工作了。由于任务繁重,中间没有时间吃饭、休息和喝水。我只想早点完成我的工作,然后在下午4点乘公共汽车回漓江。“杨光华说这里没有高速公路,公交车也很少。”如果中途稍有耽搁,他就赶不上公共汽车了。
杨光华坦率地说,过去不仅进城难,下乡也难。他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和同事去了石昊镇的万隆村,然后坐公交车到了镇上,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因为路途遥远,他那天只能呆在村子里。
“现在,如果你想去重庆,你可以随意选择汽车和高铁,你可以在20多分钟内到达。”杨光华笑呵呵地说道。
从“走”到“走得好”,从“有路可走”到“有车可坐”,从畜力车到汽车再到高铁,新中国成立70年来,澜沧江的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道路网络化,铁路密集分布,高速铁路飞速发展。澜沧江流域的人们选择旅游的方式越来越多。
文字/记者容成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看綦江交通 70年巨变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0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