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4字,读完约3分钟

230,000平方米的古旧建筑被涂上厚重的历史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使国家繁荣,民族强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对于有着1200多年历史的璧山来说,它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持久的吸引力。近年来,璧山城市建设在回归自然的同时,巧妙地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使每一栋仿古建筑都充满了文化的气息,城市每一块室外景观石上都透露着文化的芬芳,璧山的千年文脉从历史的深处悠悠流淌出来,成为当代璧山人的文化根和自信的灵魂。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文化融入城市地标

230,000平方米的古旧建筑被涂上厚重的历史书

有人说璧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座标志性建筑都能让人穿越历史的昨天。

在这里,你可以在唐风习习的南门——唐镇赏月,一边喝着酒,一边轻声吟诗:“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请明月,把我的影子带给我,让我们三个”,半醉半醒,仿佛又回到了唐朝。这里,是1200多年前,当璧山县成立时,县政府所在地。几千年前,这里可能有一个人和月亮一起喝酒,月亮充满了诗意。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在这里,你可以走在优雅典雅的状元桥上,在红柱祥云之间,你可以详细感受到北宋两位状元冯士兴和蒲回国时的庆祝场景。"品味冯士兴的反金之书,带着太多的兴趣穿越普鲍国."冯士兴支持岳飞的反金主义,蒲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大得盖过他的鼻子”令人肃然起敬。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在这里,你可以在田字桥停下来,看到桥的拱门和水中的倒影连成一个圆圈,这意味着太阳和月亮一起发光,想想朱允炆皇帝隐居璧山时的心情。永乐元年,遇篡皇位之祸,因祸出逃,因祸得福,隐居璧山。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

璧山人发掘了距今1200多年的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留下了无数的历史记忆,并巧妙地融入到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中,在23万平方米的古旧建筑中为尘封已久的历史注入了新鲜的色彩。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唐城南门、“千年重庆”巴渝文化旅游景区、邓云山共和风格街...新的一页正在慢慢打开。

文化融入城市细节

5000多块室外景观石讲述了小城镇的故事

白居易有句诗说:“石虽不能言,吾三友也。”以石为友一直是中国文人的优雅。这正是因为斯通不会说话,但他能见证人生的沧桑,标志文明的辉煌,给人们留下无尽的知识兴趣和遐想。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璧山始建于唐之德二年,因“白石出山,明如玉”而得名。正是因为如此,璧山人自古以来就对石头有着独特的偏好。

目前,璧山的公园、广场、花草树木中静静地立着5000多块各种形状的室外景观石。他们和74万璧山人一起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快速发展。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给了他们更多的激情,也给过往的游客讲述了这个小镇的故事。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看,秀湖街藏式图案石头上的讨要吕凤子的画像。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来毕创办私立正规美术学院时,璧山的朋友为他写诗,并请他留诗作画。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看,东岳体育公园石蛋上的“和少铺石”。著名诗人、学者郭沫若来讲学时,国家社会教育学院的女生李少普送给他两首自己写的诗。读完之后,郭沫若立即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刻在石蛋上。

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

璧山石文化经过1200多年的发展,蕴含着包容、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内涵。目前,我区还将利用《小镇故事》杂志等媒体设立“石头上的小镇故事”栏目,对石头文化进行深度解读;同时,计划在室外景观石上增加一个二维码,让更多的市民和更多的游客能够领略到石文化的美丽。(记者文/涂)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璧山:城市遍植文化元素 千年文脉悠悠流淌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1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