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13字,读完约5分钟
王正在接受中央媒体的采访
退休后,傅爱农向留守儿童讲述了消防安全知识
年轻时的傅爱农(右)
5月15日,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我区傅爱农一家被评为中国“五好文明家庭”。与此同时,家庭成员之一,傅爱农的儿子王,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家庭故事。
近日,记者采访了王本人,并聆听了他关于他们家庭的温馨故事。
付给空所有的“家庭钱”
只是为了帮助可怜的同事渡过难关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父母一生都在帮助别人。"说起他的父母,王开了声。
王告诉记者,他的父亲王秀泰曾是解放军某部队的一名士兵。海南岛解放后,他调到部队农场,与母亲傅爱农见了面,结了婚。
在我儿子王的印象中,我的母亲傅爱农是一个“热心人”,每当她的邻居需要帮助时,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因此,无论她去哪里,傅爱农都是一个受欢迎的“傅大姐”,她的父亲一直支持她。
20世纪60年代,傅爱农随王秀台迁居重庆。当傅爱农得知王秀台的单位里有几个困难的员工时,他和王秀台商量如何帮助他们。那时,每个家庭都不富裕,生活费用只够全家吃喝。然而,傅艾农和王秀泰拿出家里所有的粮票和存款来帮助这些工人。我周围的同事看到傅爱农和王秀泰如此慷慨,他们也捐款帮助他们,最终帮助这些员工渡过了难关。
“在那段时间,我的父母一直在支持和照顾几个孤独的老人。我们将在假期拜访他们。”王回忆说,傅爱农从与邻居的聊天中得知,附近有几个孤独的老人无人照顾。因此,傅爱农和王秀台主动找到这些老人,照顾他们16年。“我们将为老年人排练节目,然后为他们表演。现在想来,我觉得特别有趣。”王坦言,在那段时间里,虽然家人因为帮助别人而生活艰难,但那是他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作为“山地拾荒者”的义务
帮助别人捡回12万磅的东西
1980年后,王秀台和傅爱农被调到重庆的一个地质队工作。因为工作地点在山上,商业和交通都不发达,买食物很不方便。
傅艾农见大家下山买菜都不方便,于是他自告奋勇做了一名“山工”,天亮前下山给大家买菜。这一选择是在1989年,直到地质小组离开后才停止。
“在这期间,每个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太好、太热情。大家都想买菜,习惯叫我妈妈。”王告诉记者,据一些人粗略计算,傅爱农那些年捡了多达12万公斤的蔬菜和副食品,总共走了1万多英里,摔了4个背、3个筐、2根杠。
由于长期肩上扛着100多公斤的蔬菜,傅爱农的肩膀被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腰腿也拉伤了。王告诉记者,傅爱农经常在晚饭后给自己和妹妹打电话,帮助她捶打肩膀和腰部。
“起初,我们的兄弟姐妹并不知道。后来,我们不小心被一个大姐姐撞了,我们知道了。”王回忆说,当她看到母亲背上伤痕累累时,她姐姐忍不住哭了,劝她不要摘。但每次,傅爱农说:“如果你答应别人,你必须做到这一点,并把它做好。”
1999年王秀台去世时,傅爱农已经65岁了。偶然的机会,傅爱农得知他家附近农民工的孩子在父母上班的时候没有人照顾,于是和社区里的其他退休人员一起,傅爱农建立了一个儿童之家,定期把这些孩子聚在一起,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消防和交通安全知识,并组织他们去看望辖区内孤独的老人。现在这些孩子都长大了,傅爱农经常接到这些孩子的问候电话。每次接到他们的电话,傅爱农都很开心。
退休后仍然“不能闲着”
捡起成千上万的废电池,把它们交给回收站
“我母亲做的最坚决的事情之一是,我们搬到渝北后,她坚持了十多年,打碎了成千上万块旧电池。”王回忆说。
2001年,傅爱农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节目,了解到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土地的危害,并立即告诉所有的家庭成员,以后不能在家里乱扔废旧电池,并交给她回收。看到外面地上的废电池后,你应该把它们捡起来交给她处理。
之后,傅爱农每次出门都带着一个小布袋,看到废旧电池就把它们捡起来。正是这个小东西,傅爱农坚持了十多年,把成千上万的电池送到了回收站。也许正因为如此,傅爱农成了陇西街著名的“电池婆婆”,她的肖像和事迹被镌刻在社区文化的墙上。
今年,傅爱农已经83岁了,他的健康状况不如以前。他无权出去收集废电池。但是她仍然没有放弃这个环保事业。为此,傅爱农把孩子们叫到身边,告诉大家要坚持这项工作。她还宣传了废电池的危害。
如今,这项环保事业的接力棒已经交给了王的几个兄弟姐妹。他们一致认为,所有在家中使用的、在路上丢弃的或他人送给自己的电池都应统一收集,并定期送到环保站进行处理,以便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和这一行动。
也许是从小受父母的影响,的弟妹王也很愿意帮助别人。王的大哥在1979年帮助工人工作时发生了意外,并在20岁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姐姐抚养她的嫂子,她嫂子的父亲去世了,她母亲从8岁起就残疾了;在1998年的洪灾、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以及周边国家的灾难中,其他家庭成员带头捐款捐物。“妈妈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过着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谈到做好事的初衷时,王这样说。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瞧!渝北这家“热心肠” ——记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符爱浓家庭的故事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