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5字,读完约4分钟
贝贝:李加纳,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已经在这个领域扎根30年,改写世界油菜籽的历史
李加纳(左)带领学生参加各种野外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精神。
“科技成果不能放在档案柜里,这样应该有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为此,30年来,西南大学农科院副院长、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加纳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领域扎下了根,成功培育了高含油量的优质油菜新品种,促进了黄籽油菜新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农民和农业加工企业的收入和效益提高了100多亿元。
在困难面前改良油菜籽基因[br/]油菜籽油一直是中国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但它也有一些缺点,如色泽暗淡、油烟重等。近几十年来,清亮的色拉油已经进入千家万户的厨房,但与传统的菜籽油相比,似乎缺乏风味。幸运的是,李加纳的团队培育了一个新的黄籽油菜品种,从这个品种中提取的油具有菜籽油和色拉油的优点。
我第一次见到李加纳的时候,正是油菜籽播种的季节。他向记者讲述了这种优质石油的诞生经历。
1982年,李加纳考入著名油菜遗传育种专家邱珏教授的研究生,致力于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为什么甘蓝型油菜中遗传稳定的黄色种子性状在甘蓝型油菜中不稳定?为什么种子颜色与抗性和高产有关?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加纳针对“甘蓝型油菜育种”的科研目标,对甘蓝型油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长达30年的研究。
当时,甘蓝型黄籽油菜面临许多科学难题。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外还没有获得遗传稳定、产量高、抗病的黄种材料,大多数育种专家放弃了研究。然而,李加纳带着队员们迎难而上,与农民们一起生活了很长时间,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种地、播种、播种、育苗、施肥、观察记录和配制杂交组合的工作。
在过去的30年里,李加纳一直记不清在田间筛选了多少样品,做过多少实验,做过多少推论。他和他的团队成员在田间一个接一个地观察油菜籽,在实验室显微镜下一个接一个地选择油菜籽,创造了三种粒色量化方法,最终克服了世界范围内甘蓝型油菜粒色不稳定和产量抗性差两大难题。他们率先创制了一系列在籽粒色泽和稳定性方面优于国内外报道的油菜材料,并创造性地通过聚合育种技术聚合出黄色种子、高产、高油、广适性。其中,“黄愚1号”已成为国内外第一个具有生产利用价值的黄籽杂交油菜品种,“黄愚4号”已被农业部推广为中国油菜主导品种。
成果转化有利于增收增效
为了推广应用科研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李加纳获得各方支持,建立了3000亩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和10万吨黄籽油菜加工厂,实现了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的规模化生产..李加纳还带领团队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各种栽培环境条件对优质高产黄籽杂交油菜生产的影响,编写了《黄籽杂交油菜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和《杂交油菜生产技术规程》供农户和企业使用。
为了探索丘陵地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李加纳带领团队成员每年多次到基层培训农民、指导生产,覆盖西南五省市数千个乡镇,培训农民数万人,建立100多部高产示范片。
由于黄籽油菜产量高、质量好、加工效率高,企业普遍提价5%至10%,农民增收。此外,根据每吨黄籽油菜增产300元的计算,企业生产黄籽油菜1264万吨,可增加累计收入37.9亿元。目前,“百万亩黄种油菜产业化项目”已成为重庆市政府千万农业产业化项目之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批准将“优质高效黄籽杂交油菜种子产业化项目”纳入国家西部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该企业还被批准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黄籽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民和农业加工企业的收入和效益,增加了100多亿元。
面对成功,李加纳和他的团队成员仍然扎根于科学研究并取得新的突破。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油菜籽脂肪酸组成的改良力度,获得了一个高油酸黄籽油菜籽新品种,其品质超过了进口橄榄油据李加纳介绍,该品种现已进入产业化开发。
凭借这些科研成果,李甘南的油菜教师队伍获得了12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并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教师队伍”。同时,李加纳先后获得农业部中青年杰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荣誉贡献奖”等。“这些荣誉不仅是信任和支持,也是我的新负担。科学研究没有尽头。今后,我将根据全国油菜产业的需要,研究更多的新产品。”李加纳说道。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北碚: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李加纳 扎根田野三十年 改写世界油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1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