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8字,读完约4分钟
李龙祥的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李龙祥陪着他的徒弟练武术。
李龙祥表演顶碗。
8岁时,他学习艺术并坚持了45年,完成了他的18项武术;猴子爬电线杆,花鼓扔刀子,还有古老的颜色魔法都是他的特殊技能...他就是白沙镇松岭岗社区百戏艺术的传承人李龙祥。
三代人勤奋学习,刻苦实践
松岭岗社区位于白沙镇南部,是离镇中心最远的社区,属于偏远山区。这里的居民娱乐不多,但他们经常可以欣赏传统的民间戏剧。因为白溪的第三代传人李龙祥(音)就住在这里,他能用牙齿举起30磅重的凳子,用两根木棍玩玻璃。
李龙祥的表演属于石蛙百戏的一个门类。石马白戏的表演在我们区的白沙和石马广为流传。整套表演集民间器乐、民间说唱、戏曲音乐、曲艺杂耍等民间技艺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李龙祥从8岁起就和爷爷、爸爸一起学习艺术。每天黎明前,他开始降低他的腰,竖立桩,采取上衣和练习基本技能。“因为那时我很年轻,我练习的时候经常哭。痛苦和疲劳使我放弃了。”李龙翔介绍说,“每当我想放弃的时候,看我爷爷和爸爸的表演都会被这种传统技艺的魅力所吸引。”正是因为这百部歌剧的独特魅力,他在这条路上坚持不懈。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李龙祥开始和父母一起到处表演。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成群的人和婚礼,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给旁观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看着观众发自内心的微笑和惊叹,他觉得这是值得的痛苦,并加强了他的决心,以推进百部歌剧。
开始免费上课并添加“新成员”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学习100部歌剧是困难的、费时的和低回报的,所以有资格和愿意学习的年轻人是极其稀少的。2015年11月,柴犬白溪集一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这只能给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名”。传统技能要真正发扬光大并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人们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比如看电影,玩手机,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传统的百戏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看着曾经人山人海的表演舞台,李龙祥意识到百戏集艺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衰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李龙祥说道。
作为白溪集义的第三代传人,当李龙祥以后不想再提白溪集义的时候,人们只想到历史书上的文字和博物馆里的影视片段。他决心寻找和培养百济遗下的子孙,继续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2017年7月1日,李龙祥自费制作道具、安排场地,并在自己的房子里开办了100个歌剧和艺妓的培训课程。起初,邻居们只是看着,很少有人来。李龙祥只是从他的孙子和亲戚的孩子开始教书,每次他练习,都有好奇的孩子三三两两。渐渐地,附近的居民也了解到,这里有一个免费的学习技能培训班,不仅可以学习技能,还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送过去。
目前,李龙祥已经招收了20名弟子,最大的12岁,最小的6岁,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有了李龙祥,他们不仅得到了真正的传记技巧,也得到了缺失的父爱。“虽然这些孩子很小,但他们学习非常认真。有几个天才可以独立完成‘猴子爬杆’的整套动作。”看着院子里勤劳的孩子们,李龙翔如释重负的说道。
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
2017年9月,重庆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孵化园落户白沙镇,将与白沙古镇的历史文化相联系,重点培育和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有了这个孵化器,就会有所有权。我们民间艺人不会再孤军奋战,没有人会说学杂艺没有出路,没有饭吃。”李龙祥告诉记者。总有一天,我们区传统技艺大家庭中的人们会越来越富裕。
看着院子里汗流浃背的孩子们,李龙翔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他一定要把一切都给他们,让他们在这条非遗传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他希望尽快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孵化园,在白沙的元宵节、龙舟节等大型节日展示自己的才华,让自己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和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和欣赏这百部戏曲。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江津:“耍把戏” 他坚持了45年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