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8字,读完约4分钟
重庆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忠州矮人舞
重庆市非遗代表性项目高台狮舞
重庆市非遗代表性项目禅呛竹琴
重庆市非遗代表性项目杂技吐火
锣鼓喧天,人声鼎沸。2月28日,一场以“非遗拜大年”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活动在忠州博物馆非遗展示区拉开大幕,300多名市民驻足观看。惊险刺激的高台狮舞、滑稽有趣的忠州矮人舞、火光四射的杂技吐火、韵味十足的禅呛竹琴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体验到别样的忠州年味。
高台狮舞惊险刺激
当天下午2点20分许,3张八仙桌垒叠开来。在没有任何保险装置的情况下,两名舞狮艺人一人双手执狮头,一人披狮被握狮尾,随着铿锵的锣鼓声逐层攀桌表演。
当爬到最上层的桌子时,离地面大约4米,“狮子”在桌面上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独狮过江”“天鹅抱蛋”“边鱼上水”“鲤鱼跳龙门”“翻天印”……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动作引得现场沸腾,观众惊呼,大家不时拿出手机拍照、录影。
“太震撼了!这是我第一次看高台狮舞,没想到我们忠县的非遗项目这么厉害!” 白公路小学教师阎海玲看完高台狮舞表演后激动地说。
高台狮舞非遗传承人孙照云说,高台狮舞在忠县已有150多年历史,如今能如此近距离将这一文化展示给市民,他十分欣慰。他希望,老祖宗留下来的这项艺术文化,能有更多人传承下去。
忠州矮人舞诙谐有趣
高台狮舞表演者谢幕后,一群头上罩着箩筐,穿着绘有各式各样表情衣服的“小矮人”略显笨拙地登场。
表演者通过大幅度吸气呼气,左右牵扯胸腹,完成“小矮人”脸部表情的变化。表演者喘息时牵扯肚脐眼蠕动,如同“小矮人”不停蠕动小嘴。诙谐的模样、滑稽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演,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和笑声。
“从来没看过这么有趣的舞蹈,把我的眼泪都笑出来了。那些‘小矮人’表情丰富、动作笨拙,好可爱啊。”今年81岁的退休职工刘本金看完忠州矮人舞后说。
忠州矮人舞表演结束后,记者来到后台看到了这群“小矮人”的庐山真面目——一群中年人。领舞的名叫熊海双,今年46岁,是忠州矮人舞的非遗传承人,也是忠州矮人舞的队长。
“忠州矮人舞最初由民间‘藏猫’游戏演变而来,演绎的是劳动人民在辛勤劳动之余放松消遣的嬉戏打闹场景,是巴渝民间舞中独特的舞蹈形式,曾广泛流传于忠县民间。” 熊海双说,2011年,他们一群热爱民间歌舞的社会人士,为搜集原汁原味的忠州矮人舞资料,奔赴全县各个乡镇,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历时一年才把忠州矮人舞进行了复原。
忠州矮人舞除了在县内表演,还走出县外,在上海世博会、重庆文博会上一展风采,同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忠州非遗内涵丰富
“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种类多,内涵深,涵盖传统技艺、歌舞表演、民间传说等几大类。”县文化馆副馆长陈波介绍,截至目前,我县的忠州豆腐乳制作技艺、忠州传统制盐技艺、乌杨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良玉汤圆粉传统制作技艺、谢氏铁匠传统锻造技艺、石宝蒸豆腐制作技艺、左家坪高台狮舞、忠州民歌、土法造纸技艺、忠州矮人舞、忠州朽木虫雕、忠州吹打乐、石宝寨的传说、邱氏泥塑等14个项目入选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这些非遗项目反映了忠县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陈波介绍,刚建成的忠州博物馆非遗展示区里,各个非遗项目展台通过艺术造型景观和人物蜡像,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认识忠州非遗文化的平台。他们还将定期邀请民间艺人及非遗传承人来这里表演,传播非遗文化,以动态和静态联动的方式,让群众真正了解忠州非遗文化。
高度重视非遗保护
为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我县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每年投入一定经费,在相关单位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小组,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机制,并加大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力度。
非遗既要保护,也要传承。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保护,鼓励和支持开展传习活动,促进我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我县对韩继安等5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给予每人每年6000元的经费补贴。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文化积淀深厚、艺术魅力璀璨的非遗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忠州非遗拜大年 - 重庆日报网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3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