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70字,读完约11分钟
忠县扶贫主导产业柑橘丰收
忠县善广乡积极发展肉牛产业
白石镇望岩村发展的笋竹
忠县召开驻村工作队队员培训会
华大基因检测民生项目——新生儿疾病筛查
去年,忠县忠州街道磨盘村建卡贫困户周成伯家庭人均纯收入已越过了贫困线,居住的旧土坏房如今已变成了一楼一底的新房。
尽管家庭人均收入已越过了贫困线,但政府和结对帮扶干部对周成伯家的帮助依然没有停止。在帮扶责任干部的帮助下,周成伯老两口在家养起来了100余只产蛋土鸡、2只山羊和2头牛,年纯收入有1万多元。
近年来,忠县下足“绣花”功夫,将脱贫与致富奔小康纳入同一条路径中,统筹进行规划实施,以“12个到户到人”的增收性、保障性和励志性精准扶贫措施为抓手,进一步提高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全力巩固脱贫成果,建立并真正形成到户到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确保到2020年,全县现行2046户5838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按现行标准已脱贫的6.2万人实现稳定脱贫,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1、同一路径——
基础设施和产业等按全面小康同步规划实施
“2020年是中央确定的如期脱贫最后时限,但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时间。”忠县县委主要负责人说,在脱贫攻坚中,不能把脱贫、致富、奔小康割裂开来,应把脱贫致富奔小康纳入同一条路径中,统筹进行规划实施。
忠县的脱贫攻坚,就是走的这样一条路径。
金声乡的白岩村是贫困村,在前两年的脱贫攻坚中,已经硬化了村级公路3.4公里、组级公路15.98公里,修起组级泥结石公路28公里、人行便道34公里;建好人畜饮水池3口、自来水管网3500米;村里发展起中药材产业50亩、榨菜产业380亩。
短短两年时间,白岩村就已经越过贫困线,达到摘掉贫困村帽子的要求。但白岩村致富的脚步依然没有停下,向实现全面小康迈出了更大的步子。
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一个更大的规划开始实施:新建组级公路2公里,硬化28公里,整修6公里;新修人行便道5公里、耕作便道6公里;新建人畜饮水池8口、自来水管网4000米;改造新建光纤3500米,实现农户全覆盖;在产业上,新扩大白茶园2300亩、榨菜500亩。
“目前,全县已经有17个这样相对贫困村像白岩村这样,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乃至环境改善上,按全面小康的要求,开展进一步地攻坚。”忠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在前两年的脱贫攻坚中,忠县的72个贫困村都按照“建八有”、“解八难”的要求,完成了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等任务,同时按照脱贫致富奔小康同一路径的方式,在向全面小康推进。
今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县筛查出17个还需要加快全面小康步伐的“相对贫困村”,有针对性地采取“缺啥补啥”的措施进行攻坚。
对这17个集中攻坚的相对贫困村,忠县提出了到2020年,要实现“四消除”、“两确保”、“一稳定”的目标。即消除基础设施“短板村”、主导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村支两委“后进村”;确保相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平均水平;稳定实现高质量脱贫和可持续发展。
按照这一目标,到2020年,忠县着力攻坚的17个相对贫困村要实现撤并村通畅率达到80%,30户以上村民小组通公路;村民集中居住点供水全部入户,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稳定实现4G网络全覆盖。在产业上,每个村都要培育和提升1—2个主导产业;集体经济实现每个村5万元以上的收入。
与此同时,还将同步建设美丽乡村。9月29日,忠县县委召开了十四届县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美丽乡村的决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加快建设“一兴四美·七彩大地”美丽乡村。对1000人以上的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村比例达到90%以上。“脱贫致富奔小康同一路径的攻坚,已有效地提升了脱贫的基础和质量。”忠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2、产业夯基——
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对贫困村和贫困户全覆盖
新立镇官坪村的的脱贫,靠的是以精品水果园为主的脱贫致富产业。
这个原本没有一家企业的市级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引进了5家企业进村,带动全村发展产业。
2015年7月,脱贫攻坚开始时,村党支部书记黄明生与村干部一起制订出产业脱贫的方案:引进企业进来,发展规模精品果园,带动脱贫。
官坪村的土地资源、旅游资源、土特产资源都较丰富,在公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引进企业有了条件。于是,村里首先到双柏村邀请经营果园的彭先国到官坪村来发展。
在村干部的诚意邀请下,彭先国到官坪村实地考察后,选取了靠近村道旁的300多亩山坡建精品李子、桃子、柑橘等高标准果园。去年,十几辆挖土机将300多亩山坡推平,一个高标准的精品果园建了起来。
随后,村里又引进4家企业,发展起山羊养殖、无公害蔬菜、柑橘、核桃园、优质水稻等产业,总面积达数千亩。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全村贫困农民从产业发展中增加了土地流转金、就地务工就业的工资收入,并带动贫困农民和其他村民发展产业。”黄明生说,目前,仅在这4家企业务工的农民就有100多人。
“产业是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条路径中最重要的一环。”忠县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认为,忠县在这一环中,从主导产业覆盖,“一村一品”引导上来夯实产业基础。
据忠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全县主导产业中,忠县已发展起35万亩的柑橘产业,贫困村已覆盖11个村;已建成10万亩的笋竹产业,覆盖了15个贫困村。
在“一村一品”中,忠县从政策、资金上推动乡村旅游、草食牲畜、中药材、优质粮油等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向贫困村延伸布局,全县的72个贫困村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在夯实产业基础中,忠县还将产业脱贫“精准到户”。县里梳理出适合不同条件、不同区域贫困户可操作、有效益的16个产业项目编印成书发放给帮扶干部,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
在夯实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中,忠县还创新“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与贫困户建立产业增收利益联结机制。
2016年,忠县整合了3017万元资金,进行股权化改革试点。这一试点在全县的11个乡镇的23个村中,通过流转的9139亩土地,实施22个农业项目。这些项目业主与包括1041户建卡贫因户在内的2564个农户、23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这22个农业产业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包括贫困农户在内的农民每年总共获得土地流转金414万多元,并每年获得总额达124万多元的分红收入。每年有617名长期农民工和1130多名季节性农民工在这些项目里务工,每年获得总共1350余万元工资收入,这其中贫困户又占了大多数。
与此同时,23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可分得总额31万多元的红利。
这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使贫困户成为有固定收入的股东。如县里将220万元资金投入一个乡村旅游产业项目中后,就使复兴镇的天子村等4个贫困村内的198户贫困户成为了乡村旅游产业的新股东;将517万元资金投入花椒、笋竹、蔬菜等特色产业项目后,使白石镇等6个镇的10个村里的650户贫困户成为特色产业的新股东。
3、“3+1”长效机制——
脱贫致富奔小康有了“兜底”的保障
忠县善广乡上坪村四组的建卡贫困户张正权在忠县扶贫长效机制保障下,不仅能够脱贫,还看到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希望。
2015年,张正权在外务工受伤截肢,丧失了继续务工挣钱的能力,张正权一家的日子变得困难。
今年初,在忠县实施的金融和产业融合扶贫机制中,他找到了新的挣钱路子。通过贷款5万元,他将自己房子的底层改造成肉牛养殖场,然后从当地的肉牛合作社领来6头肉牛饲养。肉牛长大后,由合作社按保底价收购回去,其增重部分就是他的收入。目前,这6头牛平均每头增重已有100斤以上,也就是说,增重部分的纯收入已有5000元。
有了增收项目的同时,张正权全家都购买了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贫困户意外保险、建卡贫困户精准脱贫保,实现了医疗兜底扶贫保障。在教育脱贫保障上,他的两个孩子都享受到了建卡贫困户学生生活费的减免。
张正权能够稳定脱贫,并有过上小康生活的希望,得益于“3+1”长效扶贫机制的保障。
所谓“3+1”长效扶贫机制,主要针对因学、因病、因灾致贫问题和持续增收难题,即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毕业的全程帮扶救助、“县级财政兜底、个人自付不超5000元”的医疗扶贫救助、“政府+保险”意外灾害救助3大救助机制,再加上1个“政府+银行”无抵押担保产业发展普惠金融“诚信贷”机制。
在医疗救助机制上,忠县建立起“4+1+1+1”的医疗救助兜底保障体系。这就是在落实好市级层面的4道医疗救助基本保障线的基础上,再出台了“1+1+1”3道县级医疗救助保障兜底线。
第一道是商业保障线。即由扶贫办组织实施“精准脱贫保”。今年6月,忠县扶贫办组织为全县61059名建卡贫困人口开展了包括小额意外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疾病身故保险、贫困学生重大疾病保险等在内的“精准脱贫保”。
第二道是补充保障线。即由县民政局组织实施的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对贫困人员自己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3000元的,按照医疗自付费用的30%予以救助。
第三道是兜底保障线。县里建立起2500万元的兜底保障金,对经过前两道保障线能够报销后的剩余全部住院费,对特病门诊当年超过1000元、住院费用超过2000元的自付费用,按90%的比例报销,住院费用个人自付费用全年封顶5000元。
与此同时,县财政还每年投入800万元,实施华大民生基因免费检测项目,最大限度减少出生缺陷人口。
在建立全学段教育资助保障体系上,忠县首先全面落实上级出台的学前至大学教育阶段的“奖、贷、助、补、减、免”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外,对低保、孤儿、残疾、建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按照兜底的要求,做到应享尽享的资助。同时,还根据不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实行差异化的资助。
其次是从今年起,设立了每年2000万元的教育扶贫资助金,再次对贫困家庭子女读书进行资助。仅今年上半年这一资助金就资助了12127人,发放资助金569万元。
同时,完善其他教育资助政策。从今年春季学期起,提高了学生营养改善补助标准,对申请生源地助学贷款的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延长3年贷款期、加大贴息力度等。
在建立的“政府+保险”的灾害救助机制中,忠县政府与保险公司一起,开发无固定对象意外伤害险种,对因灾或其他意外事故无法获得补偿的群众进行赔付等。
在建立产融结合产业扶贫新机制中,忠县将扶贫产业发展与金融扶贫政策相结合,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在这一机制中,忠县大规模推行“普惠金融诚信贷”。到9月底,就为1320户贫困户发放了5270万元。
这一产融结合的扶贫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如善广乡利用这一机制创新出的帮助贫困户的“普惠金融+肉牛产业”模式,依托普惠金融贴息贷款政策,引导养殖企业与贫困户共同建立肉牛养殖合作社,实现贫困户缴纳保证金为合作社代养肉牛,合作社按照约定回购并销售肉牛的“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银行+保险公司”的“五位一体合作养牛模式。这一模式让贫困户领取一头450斤的西门塔尔架子牛,经过五六个月的饲养育肥,可增重约500斤,合作社对增重部分按8元/斤回购,一头牛的毛利润有4000余元。
图片由忠县扶贫办提供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忠县 精准扶贫改穷貌 勠力同心奔小康 - 重庆日报网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3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