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22字,读完约7分钟

从1911年到2010年是中国社会变化最剧烈、影响最深的一百年,对中国艺术来说,是创作最坎坷、成果最丰硕的一个世纪 正如着名艺术史学家赫尔曼·巴赫所说:“一个人的身体用对自己世界的态度看待世界 因为这部绘画艺术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哲学史,是没有看文案的哲学史 中国百年艺术的历史反映了在特定的时间空和历史背景下,各种文化运动、艺术思潮、文艺制度等行业发生的一些变化 最近,“百年艺程——龙美术馆(重庆馆)开馆展”在重庆江北区国华金融中心龙美术馆开幕 龙美术馆收藏的130余件作品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中国当代艺术百年来的实践与探索,展品涵盖常玉、潘玉良、林风眠、罗中立、387◇尚谊、吴冠中、陈逸飞、陈丹青、周春芽等100多名重要艺术家的代表作。 馆长 表示, 诠释中国艺术的生命力和活力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表示,作为重庆馆的开馆展,“百年艺程”由她自己策划,筹备期为半年,“展品为龙美术馆的收藏,因此其框架体系十分完整。 王薇表示,展览评选出了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参照其在历史中的独特作用、文化魅力和时代内涵,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百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以及中国艺术不断闪耀的生命力与活力。 艺术家认为, 重庆的艺术创作具有历史意义 从著名艺术家罗中立来看,与20世纪中国艺术的迅速发展相比,光靠一个展览不太容易展现其全貌,“历史是我们想象的 尽管如此,罗中立认为:“要建立民间美术馆,以自己的收藏为主体,描绘出如此宏大、清晰的迅速发展脉络是很困难的。” “ 罗中立还表明,在20世纪中国艺术的快速发展中,重庆的艺术创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涌现出许多新的艺术思潮和代表作品。 如20世纪40年代的《抗战美术》、20世纪60年代四川美术学院的《收租院》、20世纪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和《乡土绘画》、《新潮美术》时代的《西南生命流》、20世纪90年代的《新伤》。 “因此,龙美术馆在重庆定居对重庆本身来说是一个新的历史机会,这个展览会也具有罕见的意义。 “/ h/]第一期( 1911-1949 ) 民国美术和现代艺术的早期发展 《红衣女》作为艺术家“粉红色期”的线条富有表现力,成功地糅合了中国美学中的暗示内敛和西方美术中的夸张外敛, 彦涵《敌人搜索山时》 创作年: 1943年 《敌人搜索山时》是彦涵解放区木刻的代表作品,包含“朴素”的风格和激越“英雄主义”精神,但除此之外, 为了纪念这些牺牲的战友,他使用金字塔形的构图,画面上部是奋斗战斗的八路军,他的背后和身下是表情顽强的人民,他们坚定地支持八路军的战斗,从而引用了人民战争的政治主题。 作品选择了“反扫荡”战争的重要时刻,生动地表现了军民所处的危险境地和紧张感,画面中每个人的姿态和表情都认真而坚定,体现了军民抗战和敌忾之心的革命友谊。 在这样叙述性的描写背后,有许多复杂而充实的感情 彦涵的作品大致被认为是抗战时期和之后几年的历史的图像文献,并被描绘出来 记录了抗战前线的困难和后方人民的生活、建设活动,而《抗战主题素材》已经成为激励民族斗志和进步的艺术精神和创作 木刻《敌人搜山之时》既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同时又作为伟大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象征,多次被用作这一时期历史和研究着作的封面插图,是全体人民抗战时期不屈不挠精神的记录。 第二期( 1949-1976 ) 新中国美术期 古元《毛主席与农民的谈话》 创作年: 1951年 这部作品以毛泽东为主题,由毛泽东提出“ 在描绘群众形象的基础上,描绘了陕北解放区老百姓对中国共产党无限信任、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的新精神面貌。 这部作品曾获得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 当时入选作品,特别是获奖作品几乎都被国家收藏,古元这部作品也不例外 但是,作者本人对这个主题的素材有自己的手表,同年又把这个作品描绘得很自留 这部作品比前一张更完整:毛泽东的形象更生动,窑洞的墙面和阳光都变亮了,窗户和人物都有了部分调整,是古元这个主题素材中的重要作品 吴作人《佛子岭水库》 创作年: 1954 与作者以前的作品相比,以明显热情的笔触,这篇《佛子岭水库》色调明快、沉稳 中侧的群山、水库堤坝、江面行人通道对应纵向高耸的树木,增加了画面的稳定感,展现出江面的广阔和空的纵深感 青山绿水的佛子岭,水库堤坝正在运转,湖水奔腾而下,一泻千里 作者满怀喜悦和澎湃的心情歌唱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场面 作品随后被安徽治淮委员会长时间展示,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建设热情 第3期( 1978年以后) 现代艺术的迅速发展期 罗中立《春蚕》 创作年: 1980年 《春蚕》和《父亲》同时期创作,巨大尺寸的一般劳动 一个女人弯着身子站在养蚕簸箕前,面目不清,与白蚕相呼应,枯黄的手握着新的绿色桑叶 《春蚕》是罗中立被称为“父亲”的姐妹篇,《我的“春蚕”也叫“母亲”,是农村的老妇人,拿着簸箕的春蚕,细心,老人银发纤细,双手青筋暴涨,她对劳动的喜悦。 “ 何多苓·艾轩《第三代人》 创作年: 1984年 《第三代人》是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知识青年的群像。 何苓认为“第三代人”是幸运的。 他们躲过了前辈经历的战乱和政治运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迅猛发展引起的剧烈社会变革中做好了准备。 何多苓和艾轩以在他们看来能够代表“第三代人”精神风貌的同学为模特。 其中包括现在成为中国现代文艺界代表的诗人翟永明、建筑师刘家瑛、画家周春芽、张晓刚等。 艺术家以写实的方法、丰富的构图,将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塑造成了丰碑。 他们脚下交错的方向似乎预示着值得探索的未来 人物眼中有对未来的期待和热情,也含有青春的迷茫 主体人物直视观察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艾轩认为,这一群体“是一个具有强迫性、善于思考变革时代的一代,肩负着沉重的中华民族使命”。 张晓刚《血缘:大家庭系列》 创作年: 1998年 1993年,偶然看到父母的旧照片时,张晓刚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时代缩影,历史上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现代艺术, 这部作品是以1950~60年代中国家庭的旧照片和民间的“碳精素描图像”为灵感创作的。 画面中千篇一律、个性暧昧的“中国人的脸”,肤色怪异、表情单薄、光滑柔软的皮肤上有胎记般的光点 他们穿着充满世代印记的中性服装,冷漠地看着看热闹的人 细长的红线出没于人物之间,“血缘”似乎很牢固。 这包括亲情、社会、文化的关系。 周春芽《太湖石》 创作年: 2000年 2000年左右,周春芽开始创作“太湖石”系列,再现了这个常见的中国以前流传的山水灵性标志,注入了个人解释。 他以石头和树木为载体,通过笔触捕捉隐藏在它们自然属性下的视觉可能性,加强和扩大了它。 这个“太湖石”画着厚重多彩的石头,浮在黑色的背景上,没有任何支撑 中石凹凸不平,有多个洞 强烈的颜色对充满能量的线传达着成长的冲动、压抑的热情 虽然《太湖石》继承了从主题素材中中国以前传下来的文化,但周春芽的笔法和色彩都打破了以前传下来的水墨格法气韵,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周春芽利用自由的线条和厚涂的颜料给这部作品注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消除了象形的限制,给观察者留下了宣传奔放的印象 本版写的是北京早报记者张硕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百年艺程”串出美术史“纵贯线”(组图)”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