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8字,读完约1分钟
“小针包、革命传家宝、古代红军爬雪山,用它缝棉袄” 这首欢快美丽的儿歌,我从小就能唱,但真正让我明白它的意思的还是在士兵之后。 20世纪70年代,我高中毕业,18岁加入祖国东海之滨的“福建前线”。 照片里那个小巧耐用的针线包是入伍后部队发给我的,针线包陪我度过了四年的军事旅行生涯,我用它缝拆了的被子,补了磨破的衬衫。 缝纫工作,以前在家里只看到妈妈干的,我这一半的男孩子,真的有个大女儿上了车——第一次 在部队这个革命大熔炉里,我学习了“针线活” 针线包的作用,不仅是缝合功能,也是人民军队在对军人进行革命之前所传达出来的教育的具体体现 从建军初期的红军时代到后来的人民解放军,都保存着分发针线包以前的传说 之后,我转移到了公安系统,但小针线包依然在我身边。 斗转星移,日月穿梭,40年过去了。 一直以来,物质条件变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总是拿着花镜缝穿洞的袜子,缝宽松的扣子,发挥其缝和功能,和年轻人讲述其过去。 张宝文并摄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小小针线包(图)”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