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6字,读完约7分钟
赵春青绘资料照片对于住在城市高楼的现代人,空调的恒温取代了四季温差的感觉。 窗外草木凋零、花香的鸟语已不再是季节变迁的风信子 在这个崇尚速度、功利在先的时代,远方树木的倒下和鸟类的灭绝对我们来说,似乎并不感到痛痒。 我们越来越有习性,在手机、电脑、电视等电子屏幕上看到秋月的风霜,云来云往 也有人在水越差空气体越差之前,自然地开始寻找内心的慰藉 博物学这门人类与自然打交道的古老学问也拂去了灰尘,逐渐开放。 博物学在我们生活中的缺失与复兴,被认为是工业文明弊端的凸现,与人类自我反省的历史脉络相契合 据说所谓博物热符合逃离城市,重返乡村的大趋势。 博物》甚至被媒体评价为具有代表性的“新生活习惯” 所以,博物回来了吗? 看癌症比看电视重要 6年来,我带领当地青少年学生游览了92个户外网站,参观了50多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 年从西安外国语大学退休后,刘正怀给自己决定了“特殊使命”。 带孩子们进入博物世界 “《沙郡年记》中写道:‘看大雁比看电视更重要,寻找白头翁之花的权利和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一样不可剥夺。 ’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说到自己的初心,西方国家这么重视博物,中国地大物博有丰富的博物资源,光西安就有100多个博物馆。 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利用呢? 在半坡博物馆里,看到躺在地上认真记笔记的孩子们,出去登山的时候,孩子们争论那是什么树,满脸通红……刘正怀告诉记者,那时自己很满意。 现在,带着孩子们进入博物世界,长大了,他们进不去了。 “进入博物之门不是知识点,而是有趣的事。 “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教授多年来一直关注博物行业 在他看来,草木和鸟兽美的记录及其书的考察,关系到深刻的发现之眼和回归自然的自由之心 “我在北大开设了博物学公选课,但每次的说话方式都不一样,最初选修课的学生只有10人,但现在变成了100人。 他总是认为,这样课的首要目的,不仅是教授具体的知识,而且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关注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培养对自然的尊重、爱护之情。 “我们今天看待世界的方法过于社会化,但博物学可以帮助人们‘清洗’过于社会化的价值评估。 “博物志主编许秋汉认为,在出版领域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他们的月发行量从几年前的数万册逆市上升到20万册以上,证明博物爱好者群体越来越庞大,也得到社会的认可。 他说,博物志创立的官方微博“博物君”的粉丝数接近350万人,每天都在问“这是什么虫子? ”等千万只送到了这里。 “他手里的这种植物叫什么名字? “这个像秋刀鱼一样的鸟是哪一种? ”等问题 在这样的开放平台上,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难以打倒我们,但这就是博物的魅力。 一个qq群和一个博物丛书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快乐”博物书也在中国迎来了出版的高潮 商务印书馆的《博物学书系》、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植物王国的奇迹》系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博物学文化丛书》等丛书相继出版,许多未命名为“博物”的新书也进入了网民的视线 博物学似乎离我们并不远。 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了10多年的老手其余节弘也在自己创立的“自然茶谈”中感受到了更多的温度和热度。 这里聚集了博物专家、博物爱好者,讲述了室外爱好者根据徐霞客的游记走“霞客路”的经历,讲述了自然摄影师7年来在中国50多个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的故事。 “我们的第一本书其实是从一个qq群开始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商务印书馆博物书系的张棽开门见山 他告诉记者,部门的老手喜欢植物,进入了名为“自然笔记本”的植物爱好者qq群。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了国内博物出版行业的空对白,给予了这一启发 联系译者取出同类图书的数据,年发表《伟大的博物学家》、《伟大的探险家》等“发现之旅”丛书之初,预想会发售1万册,但市场反响出乎意料,多次畅销十几万册 “其实早在1902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普通博物问答》一书,将微生物学创始人巴斯德、进化论提出者达尔文等人的着作翻译到国内,将出版要点变为社科类和工具类的书籍,打断了自然科学与博物的脉络。 张梶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网民,特别是一线城市网民,接触自然的渠道越来越有限,很多青少年自然接触不到。 博物类的读书可以使人接近自然,注意野外,拉人的手 他说,没有直观的感觉,保护环境是空孔的口号,近距离接触可以产生爱护之心,他认为博物类书籍可以架起这座桥。 博物学着作不是自己想的,没有知识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据策划《博物志丛书》的北大出版社王立刚介绍,给国内一些作者的随笔、散文冠以博物学的名字是不恰当的 一部着作有“科学素养不够,所以要文艺收集”的嫌疑,会犯掉书、强调个人感情、缺乏大框架和视野、无力补充新知识、弄错植物名等低级错误 个人与自然的“对话” “博物学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人类拯救灵魂的一条小路。 在去年年底于北京召开的首届博物学文化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田松教授的这一观点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 在狼奔豕的现代生活中,我们能在自然中获得乐趣和修养,在一株美玫瑰中找到尊严和没有浪费的生命的感觉吗? 在王立刚眼里,博物大体上是“无用而美丽”的事,但能防治现代生活的“扁平症” 面对当前这股博物热潮,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整个生态的严峻性促使人们努力获取与自然的联系,实现个人对不理想的生存环境的抵制和反击。 刘华杰表示,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问题,如人越来越远离自然,个人与自然之间被隔离,结果,人对自然世界没有亲情,对自然的变化非常麻木 当自然被工业化大规模破坏时,人类个人冷漠,当环境恶化时,人们已经晚了。 提倡博物也是重构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话” 植物分类学出身的王辰已经写了《桃夭》、《野草离》两本关于花与草的博物书,从这80年代来看,80、90年代的人长期面临着自然缺失的状态,内心蕴藏着对自然喜悦的渴望。 植物爱好者许龙就是这样的80后 在从事厨师职业的他眼里,博物很简单,多次进入自然的喜悦 我觉得周围的朋友经常去室外看植物,有些植物反复看,浪费了很多时间,有什么意义? 你有什么本领? 但是,许龙认为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趣的事件上是幸福的 “今天一整天都用来寻找早春开花植物的冬天(菊科的草)。 我看到了这美丽的草。 可以说是北京春天的第一朵花 梅花开得早,但那是外来种,与北京无关,冬天是本土种……”他很高兴 反思现代性的弊端,我们的生活会变晚,晚了就会变成对自然的储蓄 与博物之书交往了4年,张梶觉得塑造这种“对话”的静心很重要。 现代人的精神状态之一是急躁,灵魂不平静 自己不承认现状,却没有好办法 出了什么问题吗物欲恐怕是其中的重要之一 博物发生后,人会越来越多的向自然学习,了解其他物种是如何生活的,学会静下心来,了解共生共存是常事。 生态文明的达成,最终必须超越工业文明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博物学,教我们与大自然打交道(组图)”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8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