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6字,读完约5分钟
6月28日,记者从区林业局了解到,国家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向26个单位授予了第一批国家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称号。铜梁国有苗圃获得了这一荣誉,成为重庆唯一上榜的单位。
铜梁区国有苗圃占地1880亩。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分区,建成了以樟树和桂花为主体,以广玉兰、黎蒴、楠木和银杏为辅助植物的6个试验示范园区,培育和引进了一系列优良品种和乡土树种,现已种植苗木17万余株。
铜梁国家托儿所。(记者郭虹摄)
区林业局副局长毕恭介绍,铜梁区国有苗圃将纳入国家“互联网+国家义务植树基地”建设范围,基地将建成以推广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核心的国家“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旨在创新义务植树的责任形式,宣传和普及生态保护理念,具有保护性、群众性、参与性和示范性。铜梁市民作为全民参与“土地绿化促进和森林城市建设”的实践区,是履行植树义务的重要尽职平台,是在长江经济带普及生态保护理念的重要宣传窗口,是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经验基地。
据介绍,铜梁区国家苗圃“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一环四区多园”。一是以基地入口成果展示区为核心;第一个环节是依托贯穿基地的西郊示范片绿道和基地内部形成的道路,形成一个旅游体验圈,即生态意识觉醒圈、生态理念感知圈和生态文明传播圈。在新形势下,通过普及义务植树的历史、起源、自觉形式和创新发展,激活公众的生态意识;然后,通过有趣的树木知识普及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故事普及,为公众创造有趣的自然体验;最后,通过一系列观赏自然的升华体验,激发了公众热爱自然、关爱自然的自觉行动,并将这一行动融入日常生活。
根据目前的植被状况、近期建设进度和长远发展规划,四区将基地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即市民接待区、科普活动区、成果展示区和志愿服务区。
许多公园贯穿整个基地,形成了一批有趣、丰富多彩的景点,如义务植树的历史轨迹、全民义务植树成果展示、古树名木苗圃、志愿者中心、亲子体验园、种植教学园、趣味环形园等,丰富了公众的值勤和休闲体验。
据了解,基地的规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即公众接待区、科普活动区、成果展示区和志愿服务区。其中,公众接待区主要是指公民和团体履行职责前接待、培训、宣传等活动的场所;科普活动区主要针对长江经济带的绿化、土地绿化改造、森林城市、绿色屏障等生态建设主题,开展教育和科普活动;成果展示区主要针对林场造林的历史成就、苗圃的发展历程和景区建设的成果;自愿尽职调查领域主要是满足公民各种形式的实质性尽职调查的实施领域。
“长期以来,义务植树的概念一直被我们狭隘地理解。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植树。”毕恭表示,义务植树的范围非常广泛,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义务植树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外延。毕恭举了一个例子。铜梁举行了义务植树活动。通过互联网的宣传,外省、市的市民或远离家乡的铜梁流浪者也想参加活动,但他们不能亲自去铜梁植树,他们可以通过捐钱、捐物或植树来表达热爱和保护绿色的热情。"用他们的捐款购买绿色植物也是一种自愿植树的形式."或者,公民在其朋友圈中发布一些关于保护珍贵苗木和古树的图片和文字,并以自我媒体的形式宣传生态和环境保护的理念,这也称为参与义务植树活动。
我区还将按照《全民义务植树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探索植树造林、抚育管理、自然保护、物种认定和收养、基础设施、捐赠、志愿服务等八种自觉形式,让更多的市民参与义务植树活动。
下一步,区林业局将以基地命名为契机,按照因地制宜、多元化尽职、便捷参与、系统管理、精准高效的原则,在现有场地和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网络平台、各类尽职区和科普教育体系。
一是完成铜梁区国家“互联网+国家义务植树基地”的规划设计,修复周边道路,设置公示牌,在大门区和基地内修建主干道。今年,我们将重点加强自然保护、设施建设、志愿服务等新型尽职调查的引导和规范,努力平衡责任公民的“分布”,避免公民“集群”履职的拥挤现象。其次,以基地为下载器,依托“重庆全国义务植树网”和“生态热线”微信平台,为公民提供实体尽职和网络尽职双重服务。试点通过互联网发放《国家义务植树责任书》,提高公民履行植树义务的获取意识。2019年年底前,铜梁区全国义务植树网络将正常运行,同时结合推进土地绿化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2019年起,力争在三年内,在每个符合条件的镇街建设区级“互联网+全国义务植树”基地。
“我们将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提供网上和网下尽职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将各类有尽职调查需求的人联系起来,扩大宣传影响力,吸引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植树活动。”毕恭表示,最终将形成“苗圃带基地、基地促宣传、生态促发展”的良性循环,铜梁区全国“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项目将惠及政府、市民、苗圃和游客。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铜梁国营苗圃成为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