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4字,读完约3分钟
在丁家街的家乡爱心接待处,市民们拍照留念。
农村振兴不仅需要塑造,也需要铸造灵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农村文明作为农村的精神文明,不仅继承了淳朴的农村民俗,而且融入了现代文明风尚。其实质和核心是农民的知识、文明和现代化。农村文明建设是农村振兴的灵魂。
璧山区在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以农村文明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和建设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同时充分发挥新时期农村法规和人民协议的乡镇治理功能,为人民创造一个具有共同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帮助农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建设一村一品传承农村文明
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风车随风而动,游客们漫步在白色的墙壁、灰色的瓷砖和绿色的道路上,就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这是记者7月12日来到富禄镇板竹村“福文化”基地时看到的一幅美丽的画面。
古色古香的门,独特的“福”水车,鲜活的“新二十四孝”画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福禄镇板竹村通过营造乡村文化符号、种植文明乡风,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月份的时候,我来和朋友们玩了一次,我觉得这里的‘福文化’氛围真的很好,所以今天我特意带了家人回来接受这种影响。”来自重庆主城区的市民张笑着说。
游客的不断到来也让附近的村民喜出望外。
“过去,当沃干成熟时,有人来采摘它,但自从这个‘富文化’基地建立以来,人们每天都来。不管你是干农活的,还是像我家一样卖鸡鸭,生意都好得多。”村民刘启华高兴地说:“每天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我觉得每个人的文明程度都提高了很多。”
当地文化一度被视为落后的代名词。然而,当我们要把乡村建设成“看山、看水、怀乡”的时候,就必须正视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因此,近年来,璧山区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格局,以“扬弃”的姿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努力创新探索,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强村富民,使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村一品”逐渐成为农村特有的标志。
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保留乡愁的记忆
“最美的是我的家乡,我不能忘记我的乡愁。”如何缓解远离家乡的人们的思念,留住乡愁?
璧山的做法是:发展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并保留乡愁的记忆。
7月8日星期天,许多城市孩子来到唐琦镇西关昆虫王国科普教育基地。他们参加了许多主题景点的农耕亲子体验活动,如种植蔬菜和采摘水果,如中国螳螂、昆虫博物馆、蚂蚁广场、蝴蝶梦空屋、农耕印象、荷塘家庭等。感觉新鲜有趣。
带领这支队伍的家长孟说,这种务农经历不仅让孩子们感到快乐,也让像他这样的成年人回想起家乡的甜味。
在唐琦镇寺河村民俗农业文化公园,人们每天都来参观和游玩。成千上万的“古董”和旧物品在公园里被收集和展示。张明清时代有20多张雕花镀金的床,上个世纪使用的农业机械(嘴、田犁、水车、风车、石磨等)。)、马车、轿子、永久自行车、成千上万的毛主席像章、旧电视机、音响等。在数量上,
在惊叹的同时,来访的市民们似乎带着这些古老的物品回到了过去,回忆起耕地的日子,听着古老的收音机播放着流行歌曲,让人流连忘返。
农耕体验、民俗文化、古城微观景观...璧山大力实施农业与旅游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建设和完善了一批风景优美、配套设施齐全、功能齐全的乡村旅游景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让人们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起乡愁。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璧山:乡村遍植文化符号 传承文明留住乡愁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