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97字,读完约9分钟

今年中秋节期间,温暖的秋日很少出现在户外,但77岁的黄却在家坐在办公桌前三天没出门。作为文化旅游部命名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舞龙)的代表性传承人,文化部组织专人对其进行了口述采访,形成了30多万字的传记手稿。整个中秋节,黄一直在家中写作。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从这本被文化旅游部珍藏的个人传记中,重庆晨报记者不仅看到了黄传奇的舞龙生活,也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间舞龙文化的蓬勃发展。

错误,错误,把生命献给川剧

9月23日,记者在铜梁区文联办公室看到,77岁的黄老依然神采奕奕,步履稳健,握手的力度惊人。

黄老说,他能获得全国舞龙行业唯一的全国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这与从小就练川剧是分不开的。铜梁舞龙就是通过将川剧的艺术、音乐和场景结合起来,融入舞龙艺术中,从此开始腾飞。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黄老,一九四一年生于铜梁区安珠镇。安珠镇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一直享有繁荣的传统文化。在和平的生活中,每年农历新年,伴随着锣鼓喧天,当地人会在镇上的街道和小巷里举行各种舞龙、舞狮和吹莲笛的表演,现场的人群往往挤满了人。这也是黄还年轻的几乎追着表演队走遍全镇街头的最快乐的时光。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国庆50周年,黄和舞龙队在广场。数字/东方集成电路

平时,安珠古镇有很多锣鼓,镇上有很多老茶馆。无事可做的老人坐在茶馆里敲锣打鼓,唱具有川渝地方特色的川剧,俗称打坐歌。每天放学后,我通过茶馆回家,我听到了。黄慢慢地将唱了几句,又有了点音乐感。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在国内,黄排名第一,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差,黄在10岁时辍学,进入社会谋生。起初,他带着背带去附近的一家煤厂收集未燃尽的炭花,然后卖掉换钱。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一天,黄捡了炭花回来,路过一家茶馆,想看看狮子锣鼓的表演。结果,剧团的新锣始终找不到节奏。黄个头小,胆子大,好心地提醒他。当他被剧团团长发现时,12岁的黄取代了他的位置,加入了民间茶馆剧团,进行冥想和演唱。一个12岁的孩子可以加入这个剧团并敲鼓,这已经成为安珠镇的一个大新闻,吸引了许多人观看。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然而,黄没有多久就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谋生,所以她离开了剧团,去学习理发。1955年,一家理发店通知黄,铜梁县川剧团缺一个学生,所以他想申请考试,请黄陪他去。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为此,黄陪同法晓考上了川剧团。没想到,当我到达现场时,我有点怯场。为了鼓励低年级学生上台表演,黄用他的口语技巧来帮助节拍。结果,黄的准确节拍吸引了考官的注意力。最后,陪同考试的黄误考了川剧团。14岁时,他成为铜梁川剧团最年轻的成员。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黄说,自从进入川剧团,他就一直在舞台上表演,先是当一个小男孩,长大后成为一名武术家。他三十多岁就开始担任川剧团的导演,接触到川剧的场景布局和人物造型。这些无意中为他开始另一个职业生涯打下了基础。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创新舞龙铜梁舞龙赢得了许多金牌

黄说,铜梁在古代是巴基斯坦的领土。数百年来,铜梁人与龙和舞龙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他们都打龙灯拜年,大旱时打黄景龙求雨,参加龙舟节祭河,年底还会跳大蠕动龙、火龙和草龙,以此来庆祝丰年。古往今来,铜梁民间传统的龙灯节已经形成,巴渝民间艺术之花铜梁舞龙也孕育而生。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文革”十年间,铜梁龙灯这一民间艺术被视为封建糟粕,一度销声匿迹。1980年,全国普及文化,开始抢救民间文化,铜梁龙从休眠状态中醒来。1983年,铜梁龙震撼了解放碑的山城,1984年,35条与铜梁并列的巨龙在北京国庆35周年庆典上首次亮相。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铜梁舞龙民族传承人黄培训示范(翻拍)。

1986年除夕,一年一度的龙灯节在铜梁县举行。45岁的黄和他的兄弟们站在铜梁川剧团的门口观看舞龙表演。当看到一条僵硬、笨拙地扭动着的大龙从门口经过时,黄说:“如果你让我来引导这条龙,我肯定会和它们玩得不一样。”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1988年9月,北京将举办首届国际旅游年舞龙比赛,届时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8支舞龙队参加,童将代表四川省参赛。由于国内外嘉宾都想到场观看,铜梁县文化局邀请了川剧团的三四位资深导演参加筹备会议,希望重新设计舞龙,提高铜梁舞龙的艺术水平。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会上,黄主动请缨,被确定为舞龙指导,负责50米爬行龙的编舞和训练。黄说,过去民间舞龙都是以自我娱乐为目的的民间杂耍活动,舞龙的都是农民业余爱好者,年龄太大,气色不佳。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黄决定用川剧团中具有一定舞台技巧的年轻演员来舞龙,舞龙更具舞台针对性和观赏性。第二步是如何创新舞龙。当时只有几个简单的套路,如“之字形转弯”和“鸡粪步”,相当单调。黄对说:“我当时就想,我能不能把舞龙变成一种群舞的效果呢?”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从事川剧创作30多年的黄想了一想,最终决定把龙想象成一个整天出现的天子。他也有着世界伟人的风范,非常注重外表、表演和出场的标准。

按照讲故事的思路,黄抓住铜梁龙的长道具,按照舞龙的艺术路线,设计了“龙出宫”、“快有龙”、“慢有龙”、“单快舞”、“螺旋扭”、“霸王鞭”、“跳天塔”、“叠塔”、“大回宫”等20多个固定套路。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凭借创新的舞蹈编排,融合了具有川剧特色的场景、音乐、体育和杂技,黄的《岳越龙门》和《大龙舞》在中国18支舞龙队中独领风骚,创纪录地夺得冠军奖杯。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此后,在黄的安排下,铜梁舞龙从自娱自乐的民间杂耍正式跃入舞蹈艺术殿堂,达到了中国舞龙运动的“制高点”,其编排的舞龙运动开始引领全国舞龙运动的方向。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铜梁舞龙已成为国家舞龙技术标准

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在鼓浪屿举办了龙舞比赛大会。黄的《舞龙基本动作评分标准》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并被确定为体育比赛中舞龙的国家标准,黄成为规则制定者。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在本规范中,黄借鉴了铜梁舞龙的切、绕、钻、跳、动、跳等套路,创新了多人组合技术。有“吊腰”、“吊背”、“伞”、“磨盘”、“转身”和“金龙扭柱”。各种舞蹈风格交替组合和变化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黄的获奖证书。(重拍)

1995年5月,首届全国舞龙比赛在北京颐和园举行,铜梁龙毫无争议地获得金牌;7月,国际龙狮大会在广州增城举行,代表中国的童再次夺冠;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只要有铜梁龙参加的舞龙比赛,冠军几乎从未失手。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铜梁舞龙在全国享有盛誉,铜梁舞龙教师被派往全国各地传经送宝。铜梁人绑的铜梁龙已成为全国舞龙队的标准道具。专家点评:“铜梁竞技舞龙令人眼花缭乱,舞出了中华民族的精髓、精神和精神,高举了民族拼搏进取的灵魂。”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前所未有的9尊铜梁和龙在天安门广场表演

1999年国庆50周年,铜梁龙派出了一个空前的500多人的表演团队,派出了九条巨龙,装上了开往北京的专列,登上了举世瞩目的天安门广场。

作为铜梁舞龙的总导演,黄给的印象最深:由于表演是在游行队伍中进行的,场地只有500米长,20米宽,表演时间只有8分多钟,完成时间的误差要求不超过2秒,但有9条龙参加了表演,每条龙长50米,参赛人数超过500人。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经过7个多月58次的修改,黄和他的团队终于设计出了一套既能体现舞龙特色又能符合现实条件的表演套路。“我们把九条龙排成两排,前面四条,后面五条。因此,我们一进入演出场地,那种气势磅礴的气势立刻吸引了主席台上所有观众和观众的目光,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黄自豪地说。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从此,铜梁舞龙达到了历史的顶峰。1999年,国家体育局宣布铜梁龙为“国家舞龙队”,2004年4月8日,文化部宣布铜梁龙为中国国家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2006年1月,国务院宣布铜梁龙舞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2008年3月,对铜梁舞龙做出突出贡献的黄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舞龙)的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被文化部和人力资源部联合评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先进工作者。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铜梁舞龙被写进教科书并走向世界

黄说,除了表演和导演川剧之外,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传播和教授舞龙艺术上。我女儿不仅自学,北京、上海、浙江和泰国的一些人也邀请他来教舞龙。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近年来,在黄、等一批老艺人的坚持下,铜梁舞龙艺术在国内外舞台上蓬勃发展,先后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50周年、60周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国内重大庆典活动,并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卡塔尔、土耳其、沙特阿拉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为了促进铜梁舞龙的传承,铜梁区从2005年开始向中小学分发本地的舞龙和舞龙文化教材,以普及相关知识,从小培养他们的兴趣。此外,它还吸引投资建设中国龙文化博览公园,并计划推出一部31万字的舞龙小说和一部电视剧。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铜梁龙文化被誉为“中国的一龙”,促进了舞龙和扎龙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铜梁区从事龙文化产业的企业有11家,铜梁区活跃着至少200名扎龙技术人员,铜梁区有1500多人以舞龙为生。铜梁和龙灯五彩缤纷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在内的十多个国家,许多精品也被外国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范图片报道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黄廷炎的舞龙人生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19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