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9字,读完约2分钟
7月16日,采访团正在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王良故居参观。
人民日报记者阎锡宇:
我接受了一次里程碑式的采访
在綦江的两天采访中,我被红军洞穴的故事深深打动了——石昊镇的一个村民李树清,冒着生命危险把四名受伤的红军战士藏在红军洞穴里,并把他们照顾得很好。李树清的家人轮流给红军送饭,并寻找草药来治疗伤口。后来,两名红军战士因伤死亡,李树清把他们埋在山洞外。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将红军的遗体转移到烈士陵园,但李树清经常去红军洞向死在这里的红军致敬。这是“军民鱼水状况”的生动真实写照。
实地参观常征路的经历也让我难忘,这是我面试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我和媒体在一条4.5公里的路上走了两个小时。虽然我很累,但我明白了“脚上有多少污垢,心里有多少真情”的真正含义。当年红军走的路比我们今天走的路艰难一百倍,这激励我今天走长征。
新华社记者李伟:
一代人应该走一代人的长征
红军长征期间,中华民族的命运和中国革命的前途正处于紧要关头。在风雨飘摇的长征中,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激励和指引着红军前进,开创了中国贫弱的历史新局面。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从长征中一步步走出来。长征中产生的强大而激动人心的力量穿越了时间空,穿越了民族,激励着人类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一代人有长征,一代人应该好好长征。在我们面前,还有许多“雪山”和“草原”需要穿越,还有许多“芦山关”和“拉齐奥口”需要征服。今天,我们跟随红军的脚步,缅怀革命先辈,重温伟大远征,是为了深入挖掘长征故事,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深刻阐释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为新长征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建设、伟大事业推进和伟大梦想实现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光明日报记者刘华东:
重庆的乡村生活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是我第一次来重庆面试。红军司务长的故事和参观常征路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采访中,我发现村民们都很熟悉当地发生的红军故事,这让我感受到了红军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在采访中,我发现重庆的农村生活环境非常优美,有地方特色的房子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农村的居住环境也能显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势头和活力。我认为重庆的农村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记者再走长征路”綦江站结束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