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90字,读完约2分钟
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一角。(照片由北碚区荣媒体中心提供)
2018年12月28日,重庆地区博物馆最大的下沉式微型景观在北碚区揭幕;当天,北碚历史文化展览馆开幕,标志着北碚区“1+n”博物馆聚落群正式形成。
走在北碚,你会发现街道小巷中星罗棋布的博物馆,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成为市民丰富文化生活、汲取前进力量的“精神粮仓”,成为外人了解北碚、了解其城市气质的“文化窗口”。
重庆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北碚,是重庆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其前身是20世纪30年代由卢作孚创办的瞿霞博物馆。到目前为止,它已经经历了89年的风暴。中国第一个地形地貌、第一个地磁测量点、第一具由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和竖立的恐龙骨骼、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制作的大熊猫标本、第一批钒钛磁铁矿样品和第一批系列土壤标本都诞生在这个博物馆里。今天,它仍然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自然博物馆。这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已经成为重庆的红印场所之一。
走进北碚历史文化展览馆,你会被沉没的微缩景观所震撼。它以精致的建筑造型和1∶500的比例,恢复了北碚在20世纪4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城市风格。面积800平方米的展厅里有1000多件文物。从巴基斯坦到现代,2000年的时间顺序可以追溯到这里。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北碚农村建设的点滴,感受到抗战文化的精彩与灿烂。
在北碚历史文化展览馆拿一张地图,按照地图走进北碚博物馆群,总会让你一个个惊喜。
在卢作孚纪念馆,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卢作孚先生兴办教育、兴办实业、抗日救国、启迪民智、实施乡村建设、努力走救国救民之路的爱国情怀;在四代纪念馆,你不仅可以看到老舍先生名著《一家四代》的北碚版,还可以亲历他创作时坐的木椅;在梁实秋纪念馆,你可以知道雅舍为什么闻名海内外;在复旦大学旧址,你仍能感受到“日月璀璨,复旦将死”的博大情怀;在颜故居,“乡村建设学院”的读书声似乎在我耳边回响...抗日战争期间,3000名名人聚集在北碚,每个博物馆都为北碚打上了厚重的文化背景。
博物馆所表达的城市精神得以传承,文脉得以传承,这使得北碚这个文化城市充满了活力。
2016年,北碚区成功获得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金字招牌”。重庆两江艺术团正在成为全市最活跃的文艺院校的骨干力量。《高山流水》等一系列文化产品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人们的高质量文化生活不断充实,文化习得感日益增强...
(北碚区荣媒体中心文字/魏庆秋)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北碚:博物馆群开启城市文化之窗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