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23字,读完约9分钟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外部

816地下核工程104大厅

涪陵榨菜的生产工艺

水下文物保护

白鹤亮题写了原貌

金色的水道是无尽的,千年的脉络是无尽的。

涪陵作为长江沿岸的历史文化明珠,拥有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完整的水文石刻——白鹤梁。她记录了1200多年来72个干旱年的水文信息。横梁上有165个铭文、18条石鱼、2尊观音像和1只鹤。它具有极其重要的水文科学、文学艺术、历史和人文价值,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古代水文站”和世界上罕见的“水下碑林”。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为了促进白鹤梁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近年来,国家在不改变白鹤梁原有状态和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的前提下,保护了白鹤梁的原址,并进一步挖掘和提炼了白鹤梁的历史文化内涵,实现了与旅游、科普、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完美融合。在保留长江历史文化记忆的同时,也促进了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涪陵地方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如今,新千年的宝藏正在苏醒,长江的历史和文化地标正崭露头角。

文化财富

——白鹤亮是一座世界级的宝库,记录了1200多年72个干旱年的水文资料和大量的诗文题字,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古代水文站”和世界上罕见的“水下碑林”。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强调,"任何民族现存的文化都不是空创造的,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丰富积累."

白鹤亮也不例外。正是在长江母亲河的摇篮里,她保存了长江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白鹤梁是造山运动中自然形成的巨型石梁,位于长江的中心,长约1600米,平均宽约15米。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完整的水文碑刻遗址,白鹤亮在世界大流域的古代水文观测中进行碑刻是一种独特的方法。根据《诗雨水标准》记载的枯水水文资料,它跨越了1200多年,留下了108个断面,反映了72个枯水年的水位资料,历时较长,现有资料丰富。它为长江流域的水电、桥梁建设、内河航运、农田灌溉、资源开发、沿海防洪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意义重大。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以白鹤亮碑文为代表的长江水文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据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水文资料外,白鹤梁还刻有黄庭坚、秦、庞公孙、、王世贞等历代学者留下的诗文题字。篆书、隶、行、楷、曹字体各异,艺术价值极高,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水下碑林”。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科学保护

——在不改变白鹤梁的原始状态及其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的前提下,白鹤梁原址保护是“重保护不开发”的典范,为世界同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一个中国方案。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如何保护这千年科技文化瑰宝是一个难题,保护后如何让游客清晰可见也是一个难题。

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建造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保存千年珍宝。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最大的困难在于解决水下压力带来的技术难题,最终采用了“无压容器”方案。“这个无压容器像一个倒置的盆一样覆盖着石梁。容器中装有净化的长江水,这与外部压力一致。容器本身没有压力。人们通过管道走廊进入水中,通过观察窗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方案完全符合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不改变其原始状态或对自然环境的依赖。”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博物馆采用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来保护文化遗产,这是迄今为止涉及技术学科最多、难度最大的项目,为世界同类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国际范例。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现在,经过近10年的探索和研究,博物馆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长江水位、流量、流量和补水的动态平衡数据库,消除了40米的强大压力和32米最高水位下降对保护结构和文物安全的威胁,用科技手段确保了文物的安全。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同时,为了让世界更清楚地看到白鹤亮,白鹤亮碑文保护体配备了国内文化艺术界唯一的深水照明系统。通过建立电力线通信模块,提高了碑文显示效果,同时也阻止了藻类的生长,从而保证了碑文状态的稳定和水体水质的改善。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观察窗是双层8厘米厚的玻璃,但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并不容易。”该负责人表示,他们与合作单位对导航空有机玻璃工艺进行了优化创新,有效解决了观察窗在白鹤亮特殊环境下的耐高压、耐冲击、抗老化、透光和稳定等问题,突破了玻璃观察窗清洗更换等重大技术难题,确保了白鹤亮碑文清晰可见。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白鹤亮碑文不仅是世界级的瑰宝,也是“重保护不开发”的典范,是扬子江上一张响亮的历史文化牌。白鹤亮在2006年和2012年被列入名录,并两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涪陵区正在加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下一步将升级周边环境,做好保护工作,深化文物保护科技应用,确保文物安全,提高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整体质量。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合理利用

——通过创新转型和创新发展,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自2009年开放以来,已接待游客145万人次,成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和重庆研究旅游示范基地。

人文背景是一个地方最深刻的内涵和最清晰的背景。白鹤梁集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身。如何利用好白鹤梁的历史文化,把它打造成长江历史文化的华丽名片,无疑是当代涪陵人面临的一个挑战。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这一次,决策者选择了创造性地改造和创新性地发展白鹤亮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通过广泛的展览活动积极履行公益职能,实现文化遗产服务大局、造福人民、让人民群众共享高质量的历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多年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巡展汇集了白鹤梁的水文科学、历史、文学艺术价值和工程科学技术,覆盖巴南区、丰都县、合川区、渝中区等10多个区县,双河口镇、三建乡、丽都街等100多个乡镇。通过宣传展板和图文并茂的形式,白鹤梁的优秀历史和文化以一种简单的方式传递到校园。目前,观众已达25万多人,其中青少年17.5万多人。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同时,涪陵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辐射世界,大力实施“请进来,请出去”的战略。通过研究活动,全世界在白鹤亮文化艺术的审美过程中感受到了长江的历史文化魅力,扩大了白鹤亮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强了其文化软实力。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到目前为止,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已经开展了青少年研究活动,有74000多名青少年参加。此外,它还吸引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外国游客。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强调:“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按照时代的要求进行继承和创新,使中国文化显示出永恒的时代魅力和时代风貌。”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涪陵白鹤梁历史文化丰富,白鹤梁碑刻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值得一提的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积极挖掘题词上的爱国、勤俭、奉献精神,准备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形成人文精神共识,大力弘扬和发展城市精神。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今天,白鹤亮优秀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据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自2009年开馆以来,通过文学与旅游的融合,已接待游客145万余人次,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市研究与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水利教育基地、涪陵区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链接""

这里所有的婴儿都“活着”

——涪陵榨菜、816地下核工程、尸佼民歌产生了丰硕成果

在涪陵,除了白鹤梁的历史文化外,涪陵榨菜、816地下核工程和尸佼民歌也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但是,对这些历史文化瑰宝进行一点创造性的改造和创新性的开发,也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中国榨菜之乡涪陵,因其从一盘农家泡菜演变为商品而闻名,这不仅是一个从小见大的经济现象,也是一个回味无穷的文化现象。近年来,当地政府以“涪陵榨菜传统生产技能”的金字招牌,实现了农业、商业、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还增加了农业附加值,延长了产业链。据估计,到2020年,涪陵的青菜头种植面积将达到75万亩,总产量将达到180万吨,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0亿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集“品种选育、生产加工、文化旅游”于一体的榨菜基地。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尸佼镇位于涪陵市东部的雾灵山脚下。由于镇上深灰色的岩石,它几乎被烤焦了,因此得名“尸佼”。境内的山水、民歌和工业文明相辅相成。近年来,在生态文明、传统文化和工业文明融合的基础上,镇党委和政府创建了“山中有林、城中有林、城中有石”的特色文化镇。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民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尸佼民歌已成为涪陵独特的文化名片,被列入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连续四年举办重庆涪陵尸佼民歌艺术节。目前,镇党委和政府正致力于建设民间文学艺术之乡,推动尸佼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816地下核工程是三线建设中著名的地下核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洞穴建筑,具有宝贵的国防军事价值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816地下核工程通过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首次与旅游开发相结合,部分作为景区向游客开放,成为集核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互动体验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

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张亚飞刘玉佩的照片由涪陵区文化委员会提供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涪陵 唤醒千年瑰宝 打造长江历史文化地标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