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15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首枚民营自研火箭将于本月首飞,这枚火箭被命名“重庆两江之星”,蕴含“重庆”以及“两江”元素。
为何首枚民营自研火箭与“重庆”和“两江”结缘?记者了解到,这与一年前,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商业火箭项目落户两江新区有关,零壹空间将在此布局生产及总装基地。
重庆航空航天产业蓄势待发,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项目将在重庆正式起航,而两江新区则将为航空航天产业,提供充足“飞天动力”。
模式:
与民企合作 重庆开启商业航空航天发展新路径
中国的航天航空技术突围,主要有自主研发、央企合资合作、民企合资合作三种路径。
自主研发不用说,传统的老牌航空基地将担当重任。另外2016年成立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央企合资合作方面,目前波音和空客与中国多家航空制造企业都建立了产业合作关系。如2017年,空客与国家发改委还在德国柏林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承诺进一步推进空客与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合作。
对并没有太强航空航天制造基础的重庆来说,第三种路径非常适合。无论是此次零壹空间制造基地落户两江新区,还是天骄航空在重庆布局产业基地背后,民资扮演了重要角色。
该模式的好处在于,它充分利用了民资的自由性和市场优势,特别是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端制造领域,民资面孔利于弱化国际竞争的对抗性,方便争取与国外更大的合作空间。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创新生态的优化、商业创新资本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力,开始推进商业航天发展,这对航空航天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军民融合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商业创新资本的积极参与,成为未来中国航天航空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专家表示,这不但说明中国创新生态的优化,更说明重庆这样的内陆先进制造业基地,也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氛围。
而在重庆,航空航天产业集中布局在两江新区。
在两江新区出资成立的重庆两江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两江航投集团)推动下,重庆航空航天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已聚集了包括瑞士皮拉图斯固定翼飞机、美国恩斯特龙直升机等3个品牌6个机型,以及航空系统零部件等上下游全产业链,引进投资超过300亿元。
基础:
强大工业制造能力为造火箭提供有力支撑
“可以说,重庆已初步具备支撑航空航天产业的基础。”两江航投集团负责人说。
零壹空间努力推动国内商业化航天配套体系建设,改变原来型号研制的国家任务导向,通过引入合格供应商,建立商业合作伙伴关系,并持续帮助供应商控制质量,降低成本,为我国广大向往实现飞天梦想的企业架设通往太空的桥梁。
两江新区拥有的通用航空、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区位优势,将成为“两江造”零壹火箭的强大的助推器。
据了解,2012年之前,重庆通航产业几乎为零,2012年两江新区组建两江航投集团,发展通航产业,经过5年打造,新区已引进皮拉图斯、恩斯特龙等整机制造企业,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两江航空学院等航空学校,以及通航运营、航空金融、航空文化、航空信息化等全产业链体系。目前,两江新区初步搭建了通航产业“制造+运营+服务”、运输航空业动力“整机+零部件”、新型复合金属材料“研发+制造+供应链”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累计引进项目近20个,投资超过300亿元。
2017年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实现六项突破:重庆零壹空间公司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在江西试车成功,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固体火箭发动机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天骄航空公司首台某型航空发动机实现总装及试车能力;重庆通航集团恩斯特龙直升机取得国家民航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PC),是中美双边适航协议签署后国内首个直升机生产许可证;龙兴通用机场成为西南地区首家获取A1级通用机场使用许可证的新建机场;龙兴飞行服务站启动试运行,成为全国首家获得国家民航局授权的飞行计划申报服务、实现地方气象数据接引和转发的飞行服务站;两江航空孵化基地完成提档升级,并获管理部门认可,成为首个带无人机试飞空域的航空孵化基地。
人才:
4个“黄金10条”为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全球人才
造火箭最重要的是人才,零壹空间聚集了超百人专业齐备的研发团队,多数成员在原有航天体系中从事火箭研发生产工作,拥有全流程的型号研制经验,且均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相关知名高校。
值得一提的是,在零壹的团队里面大概有30%的团队是重庆籍的员工,这里面既包括研发人员,也包括整个总装团队。
如在零壹空间公司北京的实验室里,听得到重庆话,因为火箭研发制造团队里,有不少来自重庆的工程师。来自忠县的邓平就是其中一位,他在研发团队中担任结构工程师。邓平介绍说,他设计制造了一台用来测质量质心的设备,精度可以达到千分之零点五,能收集相应节段的参数,为控制团队的调整提供依据。
除了研发,公司的总装团队里也有不少重庆人的身影,这个年轻的团队共有11人,其中8人来自重庆。
随着今后零壹空间在重庆布局生产基地,需要的航空航天人才将越来越多。这方面,无论是重庆,还是两江新区都作好了相应的政策准备。
为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重庆市政府制定出台了“七位一体”的高层次人才政策“二十二条”,囊括安居、科研、创业、培训、激励、税收、保障等领域,将新区急需的16大类的人才全部纳入享受优惠之中。在安居方面,最高可享受20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并大力推动人才公寓建设;在科研方面,重点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支持人才主持重点科研项目,最高给予300万元的支持;在创业方面,大力支持携带科技成果或高新技术项目到新区创业发展,人才团队可最高享受1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
而去年8月,两江新区正式对外发布首批4个“黄金10条”,则为人才吸引和培育释放了极具诱惑力的信号。对于高端人才,“黄金10条”从人才专项资金奖励、股权收益、管理精英奖励、解决后顾之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以寻求高端人才落户两江。
文化:
航空航天与旅游、文化跨界融合
经过6年的发展,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以航空、航天项目为载体,已初步具备“航空文化小镇”的雏形。
2016年,中航“飞翔家”航空文化项目落户两江新区商圈,向市民提供包括动态模拟飞行体验、重庆市航空爱好者俱乐部、家庭航空体验、无人机及航模培训等相关服务,已经有超过10万人次在这里了解航空文化、亲近航空文化。位于两江新区的中航小镇、重庆际华园开展了一系列通航旅游项目,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体验。飞行学院重庆通用培训航空有限公司已经开展了8期通航执照培训,许多重庆市民从这里毕业,获得了飞行驾照。
两江新区航空航天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跨界融合的发展趋势已经显现。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重庆航空航天产业蓄势待发 两江新区提供充足“飞天动力” - 重庆日报网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