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8字,读完约4分钟
在渝北龙兴镇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朝年间,建文帝朱允文遭到燕王朱棣追杀一路逃难经过龙兴古镇时,因奔波劳累染上恶疾,在深夜里流汗不止,十分痛苦,随行下属见状,为其端来了一碗由阴米和东汉菜烹煮的粥,朱允文食后第二天立马精神抖擞。从此,阴米也成为龙兴镇的特产和传统美食,百年盛传不衰。
去年10月,龙兴的“陈氏养生阴米”被列为渝北区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日,记者采访了龙兴“陈氏养生阴米”的传承人陈孔玉,并与之进行了一场中国千年养生文化与陈氏阴米传承的“温情”对话。
做法讲究,数日之辛阴米成
“以前生活条件差,吃饱都成问题,更莫说吃阴米了。”陈孔玉告诉记者,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每到大年初一的早上,外婆都会用阴米熬成白粥,撒上些许白糖端在自己面前,预祝新的一年有个“甜蜜”的开头。“过年吃‘阴米’是属于小孩儿的特权,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阴米都是给身体虚弱需要补养或者刚生完孩子的产妇吃,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都能吃上它了。”陈孔玉说。
或许是打小就目睹长辈们制作阴米的过程,陈孔玉也自然而然地精通了制作技艺。在陈孔玉家的楼顶院坝,记者看到了正处于“阴干”状态的阴米,它们被错落有序地搁置着,只为在有限的空间得到最大化的“蒸发”,其景象颇为壮观。
据陈孔玉介绍,阴米的制作极为讲究,一碗好阴米离不开好原料,为此,她精选上好的东北糯米,将其淘洗干净后浸泡2天。陈孔玉说,只有把糯米浸泡好了,制作的时候才不易粘、方便搓散,做出来的阴米口感才更佳。而当糯米浸泡好后,就可以上锅用甑子蒸,蒸熟后,放在簸箕里,用筷子将蒸熟的糯米慢慢地分开,需要注意的是,糯米蒸熟后很容易粘在一起,但是这个时候想将蒸熟的糯米分开,有点难,要等它冷却后,在慢慢阴干的过程中,才能慢慢分离开来。
除了制作讲究外,陈孔玉还透露道,她家制作阴米用的是龙兴古镇的古井水,因其水质清冽甘甜,做出来的阴米格外好吃。
不忘初心,八年辛勤终不悔
如今的“陈氏养生阴米”已有600余年历史,陈氏祖辈均精于此工艺,经传承人陈孔玉创新改良后推向市场。2010年,陈孔玉一家搬进龙兴古镇,并在这里做起了阴米生意。最初,因古镇人流量不足,阴米的市场并不太乐观,但随着近年来重庆两江影视城的辐射带动作用,来古镇游玩的游客也逐渐增多,“陈氏养生阴米”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离开古镇时,游客们也不忘带上几袋回城。
一颗颗晶莹饱满的阴米中蕴藏着心意,制好的阴米被封装保存。在煮食的过程中,也可以变着方法做出各种口味,普遍的吃法是直接熬粥,一会就熟,直接吃或者加白糖都可,适合做早餐,方便、实惠又营养。当然,也可以视喜好加鸡蛋,再放入适量红糖或冰糖、白糖,起锅即可食用。
今年,是陈孔玉经营阴米产业的第八个年头,当被问道,是什么原因能让“陈氏养生阴米”深受顾客欢迎,她回答道两个字:“初心。”她告诉记者,想做好一件事必须用心,做阴米也如此。就比如阴米阴干的过程,既要避免阳光照射,又要保证米中的水分适度,如何掌握其中的“度”,需要用“心”去衡量。
为了让阴米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陈孔玉还跟上时代的步伐拓宽了销售渠道,不但认真经营实体店,还开通了微商网店,支持快递送货上门,成了龙兴古镇的“时髦”商家。
致力传承,阴米飘香永流传
传承,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在陈孔玉看来,经时间洗礼在市场存活下来的“陈氏养生阴米”具有鲜明突出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它不仅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代表着一个时代,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她告诉记者,由于学习阴米制作技艺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之现代经济效益的利诱,目前,还没有遇到自愿上门学艺的学徒,但如果有年轻人愿意“拜师学艺”,她也会非常欢迎,必将全心全意传授技艺。
“在如今快速更新的竞争市场,很多人都问我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都在经营陈氏养生阴米,不考虑转行做点其他生意。”陈孔玉给出的回答是,她希望祖辈传下来的东西,到我这里不要画上休止符。未来,我将把这门手艺传给我的孩子以及能吃苦耐劳的年轻人,让“陈氏养生阴米”香飘四海。
临走时,陈孔玉告诉记者,“如今,‘陈氏养生阴米’已经成为渝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希望区里有关部门能出台相关举措,让更多人加入保护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也让更多人品味到这一份蕴含着深厚传统文化的温情的阴米。”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八年初心,守护“渝北味道” - 重庆日报网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2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