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913字,读完约12分钟
江州义门陈的东佳书院全图 合族332年,住在15多岁,人口达到3978人,皇帝下令分家 宋时,陈姓人口约300万,是当时第六大姓。 陈姓第一大省是福建,有62万多人 其次是江西、浙江和四川,这三地陈姓总人口近110万 四川的陈姓人,以总人口计,成为当时四川省的第一姓 另外,河南、广东、江苏、湖南4个地区的陈姓人口约78万人 至今最具影响力的义门陈,在唐朝中后期出现并逐渐形成,到宋朝时期,迅速发展成世界闻名的大家庭,震惊朝廷,最终被分家,民族分散在全国各地,其中四川也不少 两宋之交,宋室南渡、赵构在临安(今杭州市)建立南宋,迁居江南的臣民有数百万人 之后,金兵和元兵相继入侵,南宋皇室逃往福建、广东等地,许多臣民进入东南,包括义门陈许多部落 这些陈姓的子孙,又很多人搬到了四川 望族制定家法管理族 唐朝时,南朝陈朝后主陈叔宝的弟弟、宜都王陈叔明的后裔陈达礼有陈兼、陈旺两个儿子 据一说,陈兼于开元19年( 731年)就任江州泾阳县(今江西九江市)县令,陈旺随陈兼移居洎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为江州陈氏开基祖。 唐末黄巢起义时,陈兼第六代孙陈广移居德安,与陈旺子孙合族同在。 从陈旺到陈家到第八代都没有分家 加上陈广这个民族,江州陈氏家族当时有100多人 另一种说法是,陈广先搬到庐山脚下的龙潭窝,他的孙子陈旺把家搬到泾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 德安在江州以南,当时受江州管辖,所以这个陈姓的人叫江州陈 江州陈氏民风淳朴、教化有效、耕传家、孝义交往四年( 884岁),唐杰宗御笔亲题《义门陈氏》,旁裴表《九重天上旌书贵、人间义字香》门联 江州陈氏据此将永清村改为义门村,陈广为义门赢得最大功勋,被尊为义门陈光耀祖 在义门陈的最初历史中,出现了最初搬到德安的陈旺和陈广的孙子两个陈旺。 现在很多文案认为义门陈的奠基者是陈广的孙陈旺。 我们分解了大量史料后,推测陈兼弟陈旺到德安后,发展很快,比较沉默。 陈支系迁入德安合族后,陈广的孙子陈旺大量购买田产,江州陈氏发展迅速,很快成为当地望族 唐杰宗晋表义门上溯,陈广建造了第一份工作 后世,希望家族中最辉煌的人物,将义门陈的奠基者视为陈广的孙子陈旺 陈广的儿子陈崇、陈氏主持家庭事务28年 当时家属已有200多人,都没有分家 陈崇担心大家不能和睦相处,在大顺元年( 890 ),他立了33条家法,训令所有人遵守。 义门陈在33条家法的指导下,内部管理有序,各有分工,没有一个闲人 义门陈住在合族时,许多人因官员等原因移居 自给自足是微型国家 义门陈是中国历史上最罕见、神奇的家族,像微型国家一样,有各种适应国家机制的功能,备有生产、生活用品的各种设施,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田园社会的典型 说得好,写几本书也说不完吧 义门陈以儒家忠孝节义为根本,勤俭耕读传家 这家人从来不分家,集体煮饭,一起工作,共享财产,基本上是家族式的公社生活,比西欧乌托邦理想主义社会早600多年 虽然当时流行一夫多妻制,但是义门陈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一旦违反,就会被视为不肖的子孙 男女结婚,都由家人处理,和谁结婚,和谁结婚,族长说了算 结婚时使用的礼物和规模等也是统一规定的,非常齐全 在家庭内,实行维持最低成本的供给制度,严禁经济均等、财富共享的财产私有,新媳妇回老家的礼物,由家庭统一发放。 孩子生完满月后,交给家人统一抚养,父母每隔7天带一晚上回家。 教育和读书一律由家属统一安排 义门陈创办了二级学校,初级的叫书屋(相当于小学和中学),高级的叫东佳书院(相当于高中和大学),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世界上最早的私立大学,创始人是陈崇。 东佳书院有数千卷书,20公顷良田收入作为教育经费,学生主要是来自陈氏子弟和其他地方的学子 东佳书堂又称陈氏书堂,后称义门书院,是江南有名的书院,宋初为东佳书堂藏书帖,为“天下第一号” “ 义门陈重视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功名。 据统计,到北宋咸平4年( 1001年),通过科举考试的早晨担任官员的人数达到430人 截止到嘉祐8年( 1063年),义门陈历代官数约400人,朝廷赠送的有42人,累计120多人,至宰相2人,驻京高官30人 仅庆历4年( 1044 ),义门陈就有403人参加科举考试 义门陈还有一个“一只狗够不到,百只狗不吃” ”的故事据说义门陈教化很深,影响了家畜。 义门陈养了100只狗,都在一个槽里吃饭。 一天,直到吃饭的时间,狗们都不坐在沟边吃饭 原来,竭尽全力的老母狗没有来 老母狗上了年纪,眼睛不灵,行动不便 老母狗到了以后,所有的狗都开始吃饭了 义门陈百犬同食的相关版本很多,但都很相似 成为典范,多次受到朝廷表彰 义门陈的宗法家族的族谱生活,堪称典范和样品,多次受到唐宋朝廷的优待和关照 免除德役,没有任何钦贷米谷,只在唐朝五代期间,就受到了三位皇帝的恩赐。 中和4年( 884岁),在唐杰宗御笔亲题《义门世家》中,给予联“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称赞,义门陈将村名改为义门。 大顺元年( 890 ),由唐昭宗御笔亲题《旌表义门陈氏》命名为“义门陈” 升元元年( 937 ),南唐王李暎恩赐牌匾,写为“义门”,揭示门闾 进入宋朝后,淳化3年( 992年),宋太宗御笔恩赐了“忠孝世家”。 至道2年( 996年),宋太宗又恩赐“真良家”和“义居人”,同年出诏敕,将《义门家法》收藏于国史馆,赐御书33卷在义门村建御书楼,以“真良家”三字为门。 咸平3年( 1000年),宋太宗作为义门亲问题的诗句表示赞赏 天禧4年( 1011 ),宋真宗给了“坊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举世无双”,贴在偏表门外,给了亲题“旌表义门陈氏”。 祐五年( 1060 ),宋仁宗将义门陈祖陈旺、陈机、陈感、陈兰、陈青追封为国公,嘉祐七年( 1062 )为义门陈分家写诗 宋初开宝年间,义门陈有740多人 到咸平3年( 1000年)为止,增加到1470人以上 26年后,人口达到3700人以上 义门陈于731年建庄,至1063年,全家共住332年,连续居住15多岁人,人口3978人,田庄300余处,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家庭。 皇帝发布布告,派遣官员监督分家 家族太庞大,给义门陈带来生存压力,并且,“朝廷住着这么多人,万一………”贾佑7年( 1062年),朝廷重臣 把你们的孝义风传到祖国江南北,到各地树立榜样,带领当地人向你们学习,向民风等灌输,真好。 总结一下,两个字:分家! 然后派人去监督和督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家族大迁徙 皇帝授权,派遣官员监督分家,这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唯一的事件 义门陈具体是如何分家的有两种说法 一是朝廷对义门陈分家考虑得非常周全 宋仁宗在圣旨中是皇帝御赐号“知宋宗希、公汝才思、彦继承”的12字派,共同居住的义门陈派出291名代表,分割为291人的庄园(也有298庄园、334庄园的说法)。 291个庄被抽签,分为全国72个州郡144个县,即现在的江西、四川等16个省的125个县市 其中江西省最多,占28个县市,其次是湖南省,有23个县市 另一种说法是,接受圣旨后,义门陈作为家人陷入困境,这个家该怎么办? 也有人考虑过将祖堂的大锅吊在祠堂的栋上,自由落下,跌倒几张后分成几庄的方法 结果,铁锅分成大小291块,分成291个庄园,各庄园各保存一个 掉锅分家,也成了后世分家的代名词 无论如何,义门陈家彻底崩溃,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家族大迁徙开始了 搬迁到新定居地后,家家户户都遵循祖训,挂起“义门”灯笼 现在全世界陈姓人口的约70%来源于义门陈,有“天下陈出义门”的说法 在移动的291个庄中,不少迁移到四川(不包括重庆),或其子孙迁移到四川 陈思澄、陈思洪先迁往湖北阳新县洋港镇果石庄,后迁至盘底庄。 有些子孙搬到达州市通川区双河口村清水河、白象红、红树林、石桥磨刀溪、大竹县石河镇长官坪村、万源市荆竹坎等地 陈思升(陈仁义)、陈思昊、分迁江西南昌铁树宫棉花街庄,有些子孙迁成都等地 陈延广,分迁双流庄。 陈宗令,分钟迁往叙利亚(今宜宾市)庄。 分迁到陈知竹、金堂庄。 陈宗才,分迁往龙安(今绵阳安州区东北)庄。 陈彦相,分钟搬到嘉定(今乐山市)庄。 陈彦豪,分转移到蓬溪县蓬莱庄。 陈安迁,分搬到龙安庄 陈参琉(魁)移居福建宁化县石壁村蒙特州庄,有的子孙移居邻水县西乡。 陈继通、陈继圭、江西德安车桥镇义门陈村火向庄,有些子孙搬到都江堰市。 陈光大、陈先大迁移到湖北罗田县平湖邮亭寺罗田庄,有些子孙迁移到四川。 四川陈姓,由于当时的第一个姓 相继移居河里的陈姓人,四川陈姓人口大幅增加,成为当时四川的第一个姓。 因此,宋朝时期四川的陈姓人很活跃 陈选子,号扶摇子,号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北宋第一位着名道家学者、易学家、内丹家 陈择的出生地有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县)和普州崇坛(今重庆市潼南区崇坛镇)两种说法 但是,陈在他着作《易龙图》的自序中说,自己是“西蜀崇坛人”。 陈择性思想融合了儒、释、道三种学说,开创了宋代三教一体化的思想潮流。 据说陈选对宋代理学有很大的影响,理学开山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衍生自陈选的《无极图》,其《先天图》由邵雍演化为象数体系。 北宋时,四川最有名的陈姓人,莫过于里面的陈省华家族 陈省华出身进士,他的长子陈尧叟、三儿子陈尧协议都是冠军,二儿子陈尧佐也是进士出身,母子四人都是进士,因此被誉为一门四进士 陈尧叟、陈尧佐都官至宰相,陈省华死后被一品宰相级秦国公封为宰相,故又称一门三宰相 陈省华父子4人现在在河南新正市郭店镇生活,村名现称为宰相陈村 村里100多户人家,都是陈省华的后代,为陈省华父子守墓的陈姓人的后代 “三陈”是四川的后代,北宋时部分搬迁到湖南横塘、江西泰和、河南等地 清初湖广埋在四川时,一些族群再次迁入河流,分布在川南、川北 据统计,目前中和南部县的陈姓人有90%以上属于他们的后代 “三陈”的后裔,现称数百万人,为三陈派、三状元派、三尧支系 元末乱世,陈友谅一代枭雄 北宋初,陈姓中的陈彭年很有名,是音韵学方面的奇才 陈彭年,江西南城县人,13岁那年,写了1万多字的《皇纲论》,震撼江南 南唐后主李煜听后,把他叫到皇宫和皇子李仲宣一起看书。 雍熙2年( 985年),陈彭年报考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 天禧元年( 1017 ),陈彭年病重,转任兵部侍郎后不久去世,享年57岁 宋真宗亲自去他家吊唁,追赠他为右仆从,绰号“文杰” 陈彭年着丰富,最有价值的是他主持翻修的《大宋修广韵》,是汉语音韵学中极为重要的着作,是研究汉语中古音的首要依据,是研究上古和近代语音的重要资料 元末,湖北汶阳县(今仙桃市沔町)的人陈友谅用历史浓墨重彩。 陈友谅的祖父陈千一本来姓谢,但是因为入赘的陈家,所以改名为陈。 陈友谅的父亲陈普只有五个儿子。 陈友谅排在第三位。 陈友谅家这一代是渔夫,他小时候读了几天书,略通文义,长大后在汶阳县混了小官 农民战争爆发后,陈友谅参加红巾军,一开始打簿掾,后来以军功晋升元帅 直到正17年( 1357 ),倪文俊杀害徐寿辉未果后逃到黄州。 陈友谅利用机会袭击倪文俊,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立即被称为平章政事(相当于宰相),实际上掌握了红巾军的天完政权 直到正19年( 1359 ),陈友谅杀死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 次年,陈友谅杀死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为大义 随后,陈友谅和朱元璋展开了三年多的战争 至正23年( 1363 ),鄱阳湖之战中,陈友谅中箭身亡,他的哥哥陈友仁、陈友贵也战死,太子陈善被俘 陈友谅死后,次子陈理在武昌继任,改元为德寿 半年后,陈理投降,朱元璋封他为归德侯 几年后,朱元璋把陈理送到高丽(今朝鲜) 陈理到高丽后被称为陈王 陈理生活很艰苦,李朝唐太宗李芳远后来把一点田地给他,才过上了生活 永乐六年( 1408 ),陈理病死,儿子陈明善在高丽继续繁殖 华西都市报记者黄勇/特别致谢/ 本期陈姓的采访和资料提供,得到了四川陈姓研究者陈顺祥的大力支持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义门陈:一个旷世家族的传奇(图)”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8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