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2字,读完约7分钟
总公司北京7月18日电题:北上广常住人口增长放缓,大城市生活人口疏散谁离开了?
早上7点半,住在北京双井的孙先生插队北京地铁10号线去中关村上班,“人都挤在照片里”。 不顾陌生人和被严重压垮的不自然和苦恼,她感谢自己赶上了这辆公共汽车。 她不知道。 尽管如此,实际上这条北京最繁忙的地铁线路每年减少了近1亿人次的客流量。
截至年底,北京、上海、广州常住人口近6000万。 但是,随着这些城市相继提出人口控制和疏散的政策,去年北上广等城市隐藏了“人口转折点”的信号。 根据北上广三地政府今年上半年陆续公布的常住人口数据,北京出现核心区人口减少,上海出现人口负增长,广州人口增长率逐步放缓。
面对人口疏散,那些人走了,那些人留下来,大城市人口疏散怎么找到平衡点?
北上广人口拐点来了吗?
据《本观点》记者介绍,北京市年末常住人口比年末增加18.9万人,但增长率有所下降,比去年减少17.9万人。 另外,北京年末城市6个区常住人口占全市的比例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
上海市年末常住人口总数比年末减少10.41万人。 这是新世纪以来,上海市常住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降幅为0.4%。
从广州市年到年的5年间,广州常住人口共只增长30万人,从总体上看,“十二五”比“十一五”增速有了阶段性放缓。
北上广人口增长的几个变化是拐点吗? 对此,可以认为中国大城市生活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 在上海,专家根据小学入学人数、公共交通客流量等较基础的数据进行了观察,证实了年上海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确实在下降。 针对“账面人口”的一些变化,有专家指出,其重要动力是政策驱动,其中大城市严格控制、放宽人口是主要原因。
据悉,在生疏的对象中,与大城市定位不符的批发市场、中低端产业的工作和就业人数相对较大。 在北京中关村疏散低端电子卖场的背景下,在唯一剩下的几个卖场之一的“鼎好”大楼负责保养的陈先生说:“我在这里工作了5年。 最初,鼎好期和第二期的保养员工共有150人左右,但现在不到100人。 ”。
事实上,北上广地方政府近一两年大力推进人口疏散,但基层官员的任务压力急剧增加,在考核指标上也排在gdp之前。 “在市级大会上,区级官员谈论人口疏散指标非常谨慎,并不像gdp那样‘谈笑风生’。 ’一位政府官员告诉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表示:“在一个城市经济依然快速增长的状态下,人口增长是必然的结果,进行人口减法确实比进行经济加法更难。
记者在年北京地方两会上,核心城区将人口疏散问题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年北京某区曝光地下公寓大规模改建借用集团租赁信息后,该区委书记亲自调查解决。
“地方政府设立人口红线,每年制定人口疏散指标,至少在《账本》上从人口负担不起的大城市,提出处理问题的方向,以市场转移、拆除建设违章、整理集团租赁住房等城市管理形式积极推进。 ”。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的胡刚教授说。
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被疏离者不愿意放弃机会
地方政府大力推进人口疏散,北上广深的巨大资源虹吸效应,依然不愿意轻易离开大量疏散目标群体。
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曾经让很多人看到在大城市奋斗的艰辛,但实际上,为了留在北上广,很多外来人口在政策的间隙寻找机会。
在北京,一直居高不下的房价、房租表明,高中低水平的外来人口向往这个大城市。 一位银行领域人士向记者表示,从银行向房地产公司和购房者放贷的角度来看,房地产投资是人口流入流出的风向标,北京、上海之王频发,证实了其强大的人口吸引力。
关于放宽非核心功能,根据北京市最新公布的人口放宽计划,今年故宫周边、百荣世贸商城、永外城文化用品市场、南锣鼓巷主街、簋街、东华门小吃街等地区将开始放宽。 但是门店稀少,仅从北京的东二环到东四环沿线,就需要至少10家大型购物餐厅数万人的中低端劳动岗位。
记者日前看到,在北京市东城区某危险旧房改造而成的新社区,每间小区套房价值数百万元,但在大楼无形的入口下,有一条漫长、凹陷的通道尽头,是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1.5米宽的狭长走廊的两侧,各个租赁住宅的入口堆积着鞋子、水桶、垃圾袋、自行车等各种垃圾。 走廊尽头有公共厕所,挤满了洗脸和方便的住户。 空空气中弥漫着油烟、香烟和霉菌的气味,隔着墙租房间的电视机的杂音也能清晰听到。 “二大家”表示,这类地下租赁屋内居住着很多从事餐饮领域的工作人员、厨师和其他外来务工人员。
根据今年4月北京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发布的《去年上半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情况分析》,北京市上半年服务业人才缺口达到17.6万人。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新闻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上海市今年一季度餐厅员工、厨师岗位缺口与求职人数相比达到9:1。
在这种情况下,被疏散的人口必须一层一层地向外迁移。 位于北京朝阳区和顺义区交界处的孙河乡,截至年底户籍人口2.2万人,流动人口5.6万人。 记者在孙河乡沙营村多次调查,年来,随着产业调整、清理非法集团租赁等措施,该村外来人口从高峰期的1.6万人减少到7,800人。 在相隔的七八千人中,有一部分回到老家,还有几千人搬到了更远的顺义、昌平等地。
胡刚说,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建在各地,以前流传下来的村庄外形成为外来人口居住的“村外村”。
人口、资源、优势的平衡是动态调整的
再加上北上广面临的虹吸效应与功能疏散之间的纠葛,大城市还面临着人口分离导致户籍人口机械迁移和“拖不住”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城市中心城区,由于教育、医疗资源相对集中,许多人迁移户口,给城市生活人口管理带来诸多弊端,也违背了人口疏散的大方向。
根据记者从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接收的统计数据,两区户籍人口约比常住人口多20万人。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人户分离是北京人口分散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且,在北京的人家中分离出来的是高端人士,包括海外定居、从北京调职、异地交流工作、商人群等,这些人“没有户口”。
无论什么样的城市常住人口,现在的大城市受资源和环境压力限制的人口缓和政策,都会继续在实践中寻找平衡点。 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尹德挺指出,人口疏解不损害城市自身活力,不可忽视某些领域对劳动力的刚性诉求。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北京黄金年龄段的就业主体,例如北京16-19岁、20-24岁、25-29岁的常住就业人口中,流动人口分别约占92%、70%、54%,在一些领域,
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快速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旺表示:“对大城市的人口控制,应重视人口结构、素质、合理配置。”
除了人口稀疏问题本身之外,其带来的城市整体功能规划问题也需要一点新思路。 在城市配套服务方面,北京市政府提出,要注意批发市场疏远后蔬菜价格、肉价的波动,不能说批发市场一去,蔬菜价格马上上涨,必须搞好供应。
关于大都市圈的总体规划,目前正在北京、上海开展业务,燕郊、昆山等潮汐式事业生活所带来的交通、教育、医疗等问题,也需要统一协调处理。 张车伟认为,在人口控制中要重点处理中心城区人口过密问题,统筹都市圈产业布局、经济活动、公共服务,吸引人口合理聚集。
这两年备受瞩目的北京市副中心建设也与此相关。 据悉,通州预计还将接纳约40万人口。 未来,通州将吸纳城市核心区高质量的医疗、教育资源,全面建立符合北京市副中心定位的三级医疗、教育服务体系制度。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北上广常住人口增速放缓 人口拐点或将来临”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