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5字,读完约3分钟

三联书店出版的《激情不灭——艺术隐士陈钧德的成长史》一书,首次将这位“大隐于市”的油画家陈钧德纳入公众视野。 该书作者丁林通过自己与陈钧德20多年的交往,深入挖掘了陈钧德的成长历程,展示了陈钧德的艺术观、财富观,展示了特立独行者坎坷多彩、丰富生动的人生轨迹。

“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人生轨迹”

有人说,没有鲜明个性的人,很难成为杰出的艺术家。 这句话在陈钧德身上,有些不算过分。 从书中,随处可见这种个性倔强的陈钧德。 出生于杂货店家庭的陈钧德,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热爱绘画。 虽然对艺术一窍不通,但父亲很支持他。 他高中毕业后,送到当时上海最好的私立绘画培训班——哈定画室学习。 但是,上课后,因为他对这里的课不满意而断然选择了“退学”,父亲白白损失了三个月的学费。 这是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他特立独行的个性。 这种事,经常活在陈钧德身上!

“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人生轨迹”

祖母去世全家悲痛欲绝的时候,他偏偏没有流泪,站在祖母的遗体前,继续画了几张祖母的遗像。

当他的生活还处于困境时,学生找上门给他画天鹅绒画赚钱,他认为这不是艺术,断然拒绝。

他在整理自己的画时,为不成熟的作品感到羞耻,实际上把这些作品都剪了,一张也不留,不流向市场。

当人们争先恐后地担任各种学会、协会主席、会长时,他自动辞去上海油画学会会长的职务,回到画室埋头画画,从此躲在市里。

他参展的作品被买走后,他坚决不收这笔钱,让主办方去追这部他最喜欢的作品

在学校设置的研究生课程不利于学生专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他居然选择了“离家出走”,离开了奋斗多年的学校,成为了体制外的人。

…。

这个性格有点奇怪的陈钧德,在对艺术的追求上,那么执着,那么专一,那么顽强。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油画界就被苏联油画当做“个案”来创作,而从未出国的陈钧德,沉迷于西方油画大师的作品,以他们的创作方法为自己追求的方向。 领导发现他的一点作品与提倡的风格大不相同后,向他提出警告,要求他立即改正错误。 在其特定的政治背景下,陈钧德依然初心不变,毅然决然地朝着自己认定的方向前进,实现了“任尔东西南北风”,逃进小楼自建。 正是这种执着的精神,成就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使他逐渐登上艺术殿堂的高峰,成为中外闻名的大画家。

“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人生轨迹”

当然,顽固的陈钧德不是自以为是、自封的人,他总是向所有值得学习的老师、前辈、同行虚心学习,吸取别人身体的营养,武装自己,充实自己,丰富自己。 书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他先后拜倪李德、闫希文、林风眠、刘海粟、关良等为师。 在《文革》中,许多艺术家被坏分子殴打,没有人敢接近他们。 但是,陈钧德不怕,出入刘海粟等人的家,虚心向他们求教。 正是这样的海纳百川之心,陈钧德最终开辟了自己的艺术之路。

“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人生轨迹”

陈钧德说了这样的话。 “只有我们爱这个世界的时候,才真正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战胜老化的最好方法,不是物质,也不是名利,应该是永不放弃的梦想。 ”。 这句话概括了陈钧德的人生信念,进一步验证了他是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来源:重庆新闻

标题:“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人生轨迹”

地址:http://www.ccqdqw.cn/cqyw/28785.html